[发明专利]一种试验拖曳水池测试信号的接地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59884.9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7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玮;吴燕;孟坚;李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G01M1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试验 拖曳 水池 测试 信号 接地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试验拖曳水池测试信号的接地系统,其特点是试验拖曳水池的底板四周采用铜排连接成闭合的信号电路接地网,其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若干引上线和接地棒;所述引上线上设有连接侧壁板、轨道和滑触线的接地应用带。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信号电路接地网与建筑物的联合接地体分开,从接地系统的源头上避免了建筑物内弱电磁的干扰,测试设备信号接地应用带采用滑触线作为接地线能够满足测试设备移动时的信号接地要求,有效解决了试验拖曳水池工程中降低信号接地电阻值和屏蔽接地干扰,以及测试信号基准电位漂移的问题,提高了基准电位的可靠性和测试信号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试验水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试验拖曳水池测试信号的接地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国际化的高速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造船行业进入了超速发展时期。新船型投产前需经过大型船舶与海洋工程试验水池的模拟测试。因此近年来国内新建了一批大型船舶与海洋工程试验水池。为了模拟实际的船体航行参数,测试设备在移动装置上沿水池的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由于测试设备移动性和测试环境复杂性的特点,其信号基准电位不稳定,严重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而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信号接地系统不合理。
目前,国内大型船舶与海洋工程试验水池均存在这个问题,试验水池测试设备的干扰源比较复杂,简单的信号接地系统没有解决测试设备信号基准电位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试验拖曳水池测试信号的接地系统,采用与建筑物的联合接地体分开的独立接地体,形成闭合的信号电路接地网,测试设备信号接地应用带采用滑触线,接地引上线采用塑料管明敷方式,与建筑物的钢筋及其他金属构件物理隔绝,从接地系统的源头上避免了建筑物内弱电磁的干扰,大大提高了测试设备信号基准电位可靠性,测试设备信号接地应用带采用滑触线,较好的解决了试验拖曳水池测试信号基准电位漂移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基准电位可靠性,极大的改善了测试信号的精度和准确性,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满足了测试设备移动时的信号接地要求,抗干扰性能好。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试验拖曳水池测试信号的接地系统,包括半埋式”U”形结构的试验拖曳水池,其特点是试验拖曳水池的底板四周采用铜排连接的接地体,形成闭合的信号电路接地网,所述信号电路接地网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若干铜排引上线和铜排接地棒;所述铜排引上线上设有接地应用带;所述接地应用带由连接导体分别与侧壁铝合金板、轨道和接地滑触线连接;所述侧壁铝合金板垂直敷设在试验拖曳水池的侧壁上;所述轨道和接地滑触线分别设置在试验拖曳水池顶部的两侧;所述铜排接地棒为插入试验拖曳水池底部土层的接地体。
所述信号电路接地网采用40x4铜排连接为闭合的水平网格,其接地电阻不大于0.15欧姆。
所述铜排接地棒采用Φ16铜包钢,其长度为2.5m,间隔距离为12m。
所述接地应用带为沿试验拖曳水池水池四周设置的环形40x4铜排,距离水池侧壁顶部为1.5m。
所述铜排引上线采用外设塑料套管的40x4铜排沿水池侧壁垂直明敷,其间隔24米设一引上点,铜排引上线两端分别与接地应用带和信号电路接地网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信号电路接地网与建筑物的联合接地体分开,接地引上线采用塑料套管明与建筑物的钢筋及其他金属构件物理隔绝,从接地系统的源头上避免了建筑物内弱电磁的干扰,测试设备信号接地应用带采用滑触线作为接地线能够满足测试设备移动时的信号接地要求,结构简单,抗干扰性能好,有效解决了试验拖曳水池工程中降低信号接地电阻值和屏蔽接地干扰,以及测试信号基准电位漂移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基准电位的可靠性,改善了测试信号的精度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应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98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