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热饮冲泡的多功能水杯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59887.2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1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付海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那美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江苏盐城世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26 | 代理人: | 肖文文 |
地址: | 2247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热饮 冲泡 多功能 水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热饮冲泡的多功能水杯,包括:开口朝上的杯体,所述杯体为双层结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形状与杯体相同,所述杯体的水平截面为矩形;杯垫,所述杯垫配置于杯体下方,所述杯垫与杯体之间设有环形的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上端壁与杯体底部固定连接,下端壁与杯垫上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层与杯垫以及杯体底部共同构成了密封的气腔;弹簧,所述多个所述弹簧配置于所述气腔内,且两端分别与杯体、杯垫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杯垫,利用杯垫与杯体之间的距离变化,使得杯盖组件能够自动感应水杯拿起和放下的动作,并相应的开启或是关闭,在水杯被拿起时开启,水杯被放下时关闭,不需要使用者额外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热饮冲泡的多功能水杯。
背景技术
水杯通常是人们盛装液体的容器,平时可用来喝茶、喝水、喝饮料等。水杯是一种大多数情况下用来盛载液体的器皿。通常用塑胶、玻璃、陶瓷或不锈钢制造。
在日常办公或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水杯冲泡咖啡、奶粉等固体饮料,这些饮料热饮效果最佳,水温低了则会影响口感。对于常见的马克杯一般不设置杯盖,使用时便会导致热饮温度下降比较快,对于设置了杯盖的水杯,也要在喝水时将盖子取下,在不喝时将盖子盖上,虽然能够最大程度减缓热饮温度下降的速度,但是操作麻烦,而且有时喝完忘了盖上盖子,也会造成热饮温度快速下降,所以需要一种能够根据使用状态自动开闭盖子的水杯;
同时对于冲泡型的热饮,是否充分搅拌是影响口感的因素之一,当热饮静置一段时间后易产生沉淀,从而影响热饮的引用口感,需要使用者不时的对热饮进行搅拌保持口感,额外增加了使用者的操作。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热饮冲泡的多功能水杯。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适用于热饮冲泡的多功能水杯,包括:
开口朝上的杯体,所述杯体为双层结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形状与杯体相同,所述杯体的水平截面为矩形;
杯垫,所述杯垫配置于杯体下方,所述杯垫与杯体之间设有环形的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上端壁与杯体底部固定连接,下端壁与杯垫上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层与杯垫以及杯体底部共同构成了密封的气腔;
弹簧,所述多个所述弹簧配置于所述气腔内,且两端分别与杯体、杯垫固定连接;
杯盖组件,所述杯盖组件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水平固定配置于杯体的开口处,且其中三个侧面均与杯体内壁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与杯体不接触的侧面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二隔板插设于插槽内,且与第一隔板相邻的两个侧面与杯体内壁滑动密封接触,所述插槽与杯体的内腔连通;
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杆和风轮,所述搅拌杆水平设置于杯体底部,所述杯体底壁上开设有转动口,所述气腔通过转动口与杯体的内腔连通,所述风轮转动配置于转动口内,所述风轮中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端贯穿杯体底壁与搅拌杆中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插槽内滑动密封配置有活塞条,所述第二隔板插入第一隔板的一端与活塞条固定连接,所述插槽的插口上下壁均滚动嵌设有圆球,所述圆球与第二隔板滚动接触。
优选地,所述转轴通过密封轴承与杯体底壁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杯垫,利用杯垫与杯体之间的距离变化,使得杯盖组件能够自动感应水杯拿起和放下的动作,并相应的开启或是关闭,在水杯被拿起时开启,水杯被放下时关闭,不需要使用者额外操作,便于使用者使用;
2、同时,在气体经过转动口时会带动风轮转动,风轮转动通过转轴带动搅拌杆转动,进而在拿起水杯和放下水杯时,搅拌杆柜对饮底部进行搅拌,避免沉淀的产生进而保持口感,该搅拌操作也不需要使用者额外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那美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那美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98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