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香复合型苦荞酒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60379.6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1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童国强;杨强;刘源才;万朕;祝成;刘明智;乐细选;吴鑫;倪书干;朱美玲;石姣;胡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劲牌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G3/021 | 分类号: | C12G3/021;C12G3/022;C12G3/026;C12G3/055;C12H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文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6 | 代理人: | 王炜 |
地址: | 435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苦荞酒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三香复合型苦荞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清香型苦荞原酒;
(2)、制备浓香型苦荞原酒;
(3)、制备酱香型苦荞原酒;
(4)、制备苦荞提取物;
(5)、将清香型苦荞原酒、浓香型苦荞原酒、酱香型苦荞原酒酿造完毕后分别进入陶坛长期储存;
(6)基酒勾调:将达到存储时间要求的清香型苦荞原酒、浓香型苦荞原酒、酱香型苦荞原酒按比例进行勾兑,并将苦荞提取物加入勾兑后的基酒中,经过滤、澄清处理得到三香复合型苦荞酒,其中,酒体中总黄酮含量≥50mg/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如下步骤:
1.1泡粮、蒸粮
选定经检验合格的苦荞麦输送至泡粮桶内耙平,分三次加水润粮,翻拌后静置,一次排汽,排汽时间为2min;初蒸保压,压力为0.04MPa-0.06MPa,保压时间5-10分钟;水温控制在50-60℃,闷粮结束后排闷粮水,复蒸保压时间5-10分钟;
1.2.培菌糖化
以苦荞麦为原料制作的酒曲添加比例为干粮重的1.0-1.4%,入箱温度控制在24-28℃,箱床内各点温度差控制在2℃以内;入箱过程箱床底层进行谷壳打底,然后表面铺撒谷壳保温、保水,培菌糖化时间控制在24.0-26.5h;开箱时时进行糖化醅理化指标检测,要求还原糖含量标准为:1.0-4.0g/100ml;
1.3入池发酵
配糟水分控制标准为66-73%,酸度0.5-1.2%,将粮糟混合均匀,再吹冷至12-16℃后装入槽车,发酵间温度控制在20-25℃;入车发酵过程温度变化应遵循:当发酵7d时,温度达到35℃,随后温度回落,15d后,温度降低到25℃以下,发酵期14-16天结束后进行蒸馏,整个发酵升温范围在12-36℃;
1.4蒸馏
打开蒸汽阀门,主蒸汽阀门压力表压力0.4MPa以内,根据气压大小调节各酒甑蒸汽阀门控制蒸汽压力;上甑蒸汽压力不得超过0.25MPa,馏酒蒸汽压力不得超过0.20MPa;上甑完成后,关闭蒸汽阀门,盖上甑盖,开冷凝水;调节蒸汽阀门大小控制馏酒压力,每吊接取酒头8-25kg,主体酒摘酒至55度时断酒,将接好的原酒拖入酒库计量入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
2.1原料处理
酿酒原料配比为:糯高粱30%~40wt%,大米20%~wt25%,糯米15%~20wt%,苦荞麦15%~20wt%,玉米5~10wt%,将所述原料粉碎,混合粮整粒比例不超过30%,且通过20目筛孔的细粉不超过10%;谷壳清蒸过程中控制减压站稳压后压力在0.4-0.5MPa,瞬时流量在0.8-0.85t/h;
2.2开窖起糟
起糟前,抽取黄水直到无法抽出为止,起糟到黄水层时,将黄水箱周围糟醅挖开,清理出一个黄水坑用于黄水滴渗聚集,再重复抽吸过程至黄水抽尽;
2.3上糟蒸馏
打开甑锅云盘,依次加入20%~40wt%的黄水、20%~40wt%的酒尾、20%~40wt%的清水,均匀铺洒糟醅后开启蒸汽;大汽蒸粮,气压不得超过0.25MPa,以达到糊化淀粉和调节酸度的目的;
2.4出甑下曲
粮糟下曲量按粮食计量,曲粮比控制在22%-28%,红糟下曲量为40-50Kg/甑;
2.5入窖发酵
糟醅入窖后迅速挖平并测量窖内四周及中间温度,调整各点温差≤2℃;粮糟表面铺洒一层清蒸好的谷壳;入窖整理完毕后,插上温度计套管,发酵顶温不超过35℃,发酵周期为28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劲牌有限公司,未经劲牌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037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晶屏的边框结构及显示设备
- 下一篇:一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感知融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