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倾斜油藏气水协同注入分区采出程度的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61128.X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8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汪周华;余曹;刘辉;郭平;李楠;苏克勤;刘煌;杜建芬;朱光亚;王烁石;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3/2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倾斜 油藏 协同 注入 分区 采出程度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倾斜油藏气水协同注入分区采出程度的测试方法,包括:配制地层原油样品,按体积平分为油样1、油样2,将均三甲苯添加至油样1中,测试均三甲苯的摩尔浓度;将两组长岩心分别装入岩心夹持器1和岩心夹持器2中;计算两组长岩心的总孔隙体积和两组长岩心的原油地面体积;将地层水由岩心夹持器1的入口端注入,将注入气由岩心夹持器2的入口端注入;每注入0.05Vp体积气体、0.05Vp体积地层水,记录该阶段分离器的油体积,并测试油样中均三甲苯的摩尔浓度,驱替至出口端无油可出;绘制采出程度随累积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变化曲线。本发明原理可靠,简单适用,可精确评价倾斜油藏各分区采出程度,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具体涉及采油过程中倾斜油藏气水协同注入分区采出程度的实验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油藏含多套油层,注水或注气开发是油藏常用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手段。为了降低作业成本,多数油井普遍采用合注合采的开采方式;驱替开采过程中,受层间非均质性差异的影响,流体渗流能力不同,导致各油层的采出油量不同,从而每个层的具体采出程度也不一样。因此,确定合注合采过程中各层采出油量及最终采出程度,对于分析分层储量动用情况、剩余油分布以及制定后续挖潜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倾斜油藏注水或注气合注合采时,各分区采出油量的确定方法主要有地层系数法(KH)、产出剖面测试(PLT)、数值模拟法等。KH法是最简单的合采井产量劈分方法,但是该方法未考虑地层压力、流体黏度、注入状态及各分区产量的影响,考虑因素不够全面;PLT法需要对油井进行作业,投资成本高,且在评估长期动态产量劈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数值模拟法需要基于历史拟合基础,计算过程繁琐。
目前对于确定倾斜油藏分区采出程度,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有理论计算及实验测试两类方法。理论计算以产量劈分模型计算(付强等.合采井产量劈分新方法在W油田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19,26(04):512-515)和产量劈分方法(庞进等.一种多层合采气井产量劈分方法及系统[P],CN110685651A,2020-01-14)研究为主。实验测试方法主要有分层示踪剂测试技术(牛栓文等.分层示踪剂测试技术在合采合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2005(04):376-378+388)以及油井产量自动劈分装置(李春雷等.油井产量自动劈分装置及方法[P],CN105574318A,2016-05-11)。但是现有实验测试方法多为通过建立产量劈分模型计算倾斜油藏的分区采出程度,理论模型的应用与油藏的实际生产情况依然会存在较大误差;且分层示踪剂主要添加至注入介质(水或气),分析注入介质在油藏中波及效率,不能用于分析分区产油情况。
因此,目前亟需通过一种溶于油而不溶于气、水的示踪剂,模拟实际地层条件研究倾斜油藏分区采出程度,从而研发一种倾斜油藏气水协同注入分区采出程度的测试方法,对于分析分区储量动用情况、剩余油分布以及制定后续挖潜措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倾斜油藏气水协同注入分区采出程度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原理可靠,简单适用,可精确评价倾斜油藏各分区采出程度,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为达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倾斜油藏气水协同注入分区采出程度的测试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取得某油田目前生产条件下分离器油样及分离器气样,按照国家标准GB/M326981-2011“油气藏流体物性分析方法”,在地层温度T0(℃)、地层压力P0(MPa)条件下,按照油藏原始生产气油比GOR0(m3/m3)配制地层原油流体样品,并测试配制原油流体样品的体积系数B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11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