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炉窑滚轴型均衡输料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61141.5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9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畅;郭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嘉永会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5/06 | 分类号: | B65G25/06;B65G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沃律师事务所 11620 | 代理人: | 梁晨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轴 均衡 料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炉窑滚轴型均衡输料器,包括安装在炉窑壳体内的输送板、输送板支撑和输送板连接器,处于同一条直线的所述输送板之间通过输送板连接器连接,输送板安装在输送板支撑上,输送板支撑的底部与其下方支撑之间通过滚轴配合,输送板支撑由控制系统驱动沿直线运动,所述控制系统由设置在炉窑壳体外的控制系统支撑柱支撑,所述控制系统与控制箱通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炉窑均匀下料且受力均衡,无论输料方面还是受力方面较箱式结构都有很大的改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料装置,具体是一种炉窑滚轴型均衡输料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水泥、物料、耐火材料等建材行业正在飞速发展,其煅烧所用工业炉窑使用也逐渐增多。尤其是竖炉结构,以其用地少,能耗低、环保等特点,在中国工程越来越多。
传统炉窑内输料采用一种长方箱体式推料装置,此装置对于整个炉膛来讲,输料面积占炉膛面积小,使得推料装置边角留存一些物料无法输除,甚至严重时影响到整个料柱下料不均,物料过烧、产量不达标等后果;并且此种箱体结构采用圆柱型滚珠在卡槽中来回滚动控制输料运行轨迹,箱体内堆满物料,环境恶劣,滚珠受损严重,无法滚动,在槽体内摩擦滑行运行,导致推送控制系统受力不均、易损,而炉窑内则输料不畅,影响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窑滚轴型均衡输料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炉窑滚轴型均衡输料器,包括安装在炉窑壳体内的输送板、输送板支撑和输送板连接器,处于同一条直线的所述输送板之间通过输送板连接器连接,输送板安装在输送板支撑上,输送板支撑的底部与其下方支撑之间通过滚轴配合,输送板支撑由控制系统驱动沿直线运动,所述控制系统由设置在炉窑壳体外的控制系统支撑柱支撑,所述控制系统与控制箱通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板包括外层板以及若干个耐高温夹层,若干个所述耐高温夹层处于两个所述外层板之间且通过多颗螺栓固定连接形成输送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滚轴的两端均安装有齿轮,输送板的下方支撑上设有齿条,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以对滚轴的运动轨迹进行控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板的下方支撑上还安装有与控制箱通信的位置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箱与中控室通信,用于接收所述中控室指令以及向所述中控室反馈现场状态。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系统上还安装有控制系统防撞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输送板形成的平面结构与炉窑壳体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输送板输料面占整个炉膛的面积,使得整个炉膛的输料无死角,相对于的输送板采用对称结构,且对称输送板两两相连形成一体,运行中同步动作;
输送板采用控制系统控制行程,可通过控制系统的行程大小控制输料量,使得炉内物料烧制更加均衡,烧成物料质量更优,且控制系统均具有远程控制及启闭反馈功能,在中控室可远距离控制其运行状态,运行状态也可反馈到中控室,能够做到实时监控;
输送板采用四层可拆装结构,上下采用耐磨钢板结构,中间两夹层采用耐高温石棉橡胶板,采用螺栓紧固方式,这样可防止高温石料对整个输送板的影响,且上层钢板采用分块拼装结构,磨损后方便更换,大大增加输送板的使用寿命;
滚轴设置在输送板支撑与其下方支撑之间,因全程滚动运行,故摩擦系数低,运动更加顺畅,滚轴两侧采用齿轮与齿条啮合方式来控制滚轴的运行轨迹,使滚轴不至于脱落轨道,而且滚轴、齿条等位于输送板的下方,不会受到物料冲蚀,环境相对好很多,且滚轴与齿条构造结构大,不易受损,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嘉永会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嘉永会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11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