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芯铠装电缆及电缆收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61938.5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24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赵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市铜都特种线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82 | 分类号: | H01B7/282;H01B7/29;B65H54/28;B65H6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王依 |
地址: | 244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芯铠装 电缆 收线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单芯铠装电缆及电缆收线装置,涉及电缆生产领域,一种单芯铠装电缆,包括铜导体,铜导体的表面套设有绝缘层,绝缘层的表面粘合有第一隔热层,第一隔热层的表面套设有防水层,防水层的表面粘合有第二隔热层,第二隔热层的表面设置有铠装层;一种单芯铠装电缆的收线装置,包括机架,机架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从动辊,从动辊远离机架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从动辊与驱动机构之间转动连接有收卷盘,驱动机构远离收卷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本发明通过在电缆内设置有防水层,当电缆深埋地下时,可以有效防止电缆被水渗透,从而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收线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设置有止回机构,可以防止电缆回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生产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单芯铠装电缆及电缆收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电缆护套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电缆材料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电线电缆作为电能和信息传输体,在交通运输、工业矿山、电气通讯等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能见到各式各样的电缆,随着电缆在生活中地位的增加,其护套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电缆的运用范围极广,因此电缆需要面对的突发状况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电缆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升温造成火灾,因此电缆也多会在阻燃隔热上增加防护,但现有的电缆也多深埋于地下,容易受到地下渗水的影响。
同时现有的电缆在生产过程中,其最后都需要将电缆收卷成圈,在收卷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将电缆剪断,而在裁剪的过程中,由于电缆处于绷紧状态,在剪断后,后端的电缆会回弹,造成电缆脱离设备,这时,就需要工作人员再次将电缆放置于设备内,降低了生产的效率,浪费工作人员的时间。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芯铠装电缆及电缆收线装置,本发明通过在电缆内设置有防水层,当电缆深埋地下时,可以有效防止电缆被水渗透,从而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收线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设置有止回机构,在将电缆收卷完成,并将其裁断后,止回机构可以将其夹紧固定,防止电缆回弹,同时,在收卷盘的底部设置有托板,在更换收卷盘时,收卷盘掉落于托板上,可以减少电缆受到的损伤。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单芯铠装电缆,包括铜导体,所述铜导体的表面套设有绝缘层,绝缘层的表面粘合有第一隔热层,第一隔热层的表面套设有防水层,防水层的表面粘合有第二隔热层,第二隔热层的表面设置有铠装层。
一种单芯铠装电缆的收线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从动辊,从动辊远离机架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从动辊与驱动机构之间转动连接有收卷盘,驱动机构远离收卷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驱动机构的底部且固定板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夹持机构;
所述收卷盘的一侧设置有引导杆,引导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托架,引导杆靠近收卷盘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引导轮,机架内固定连接有横移电机,横移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丝杠,第二丝杠贯穿机架的侧壁与引导杆螺纹相连,引导杆的中心处设置有滑杆,且引导杆与滑杆滑动连接,滑杆的一端固定于机架的表面,引导杆的一端且引导轮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的表面设置有止回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辊,主动辊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夹板,第一夹板远离主动辊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夹板,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夹板与主动辊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底板,底板的底部设置有滑轨,且底板、滑轨的同一端与机架固定连接,固定板套设于底板与滑轨的表面,底板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液压缸,且液压缸固定于固定板的侧壁,液压缸的活动端与机架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市铜都特种线缆有限公司,未经铜陵市铜都特种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19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