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界面强粘结式无缝伸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62555.X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5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曹丽萍;李凌雯;王伟军;杨晨;董泽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06;E01D21/00;E01D22/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孟宪会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界面 粘结 无缝 伸缩 装置 及其 施工 方法 | ||
一种界面强粘结式无缝伸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缝伸缩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无缝型伸缩装置的耐久性普遍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伸缩缝填充料、过渡粘合层、跨缝组件、桥面铺装层、桥梁构筑物、应力吸收层和加固筋组件,两个桥梁构筑物之间设有梁缝,跨缝组件与梁缝连接,桥面铺装层表面开槽正弦线性结构的填充空间,过渡粘合层与填充空间的内侧壁连接,应力吸收层和伸缩缝填充料由下至上填充在桥梁构筑物的上表面且位于过渡粘合层之间的填充空间内,桥梁构筑物内埋设有加强伸缩缝填充料与桥梁构筑物间连续性的加固筋组件。本发明属于桥梁附属功能部件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缝伸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界面强粘结式无缝伸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属于桥梁附属功能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公路里程日益的增长,桥梁的数量也以每年上万座的速度在增加。与此同时对桥梁在设计和服务能力及使用寿命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桥梁伸缩装置是桥梁结构中非常重要的功能性部件,它是设置在桥梁梁端之间或梁端与桥台之间的一种连接装置,其主要作用是适应由于温度与湿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和徐变、桥梁墩台的沉降和梁端转动等引起的变形,并保证桥面平顺、行车舒适。
然而,桥梁伸缩缝也是桥梁结构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伸缩装置在竖直方向要直接承受行车荷载的反复冲击作用,在水平方向必须适应桥梁的伸缩变形,且长时间暴露于大气中。所以在长时间相对恶劣的服役条件下,伸缩装置极容易造成破坏,且破坏后较难维修,极大的降低桥梁整体的使用寿命。
传统的伸缩装置(即安装有变形缝的伸缩装置)虽然具有更长久的应用历史,但其平整性差、易形成坑槽病害、槽口堵塞等弊端在桥梁服役过程中也日益突出。究其破坏的根本原因,是桥面构造“不连续”,因此,开发无缝型伸缩装置,实现桥面“连续”,是解决传统伸缩缝弊端的重要途经之一。现有技术中提出的无缝型伸缩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平稳舒适、施工期短、维护便捷且可有效降低工程养护成本的优点,克服了传统伸缩缝易渗漏、耐腐蚀性差、行车舒适性差,在较恶劣使用条件下寿命短等缺点。但是无缝伸缩装置同样存在目前尚未突破的应用瓶颈,槽口填充材料本身材质较软、刚度较小,车辆与温度的耦合作用下易发生较大的永久性变形及裂缝破坏;填充材料与桥面铺装层的交界面易出现脱黏现象,造成伸缩缝两侧啃边破坏等病害。因此现阶段无缝型伸缩装置的耐久性普遍较差,其应用未能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现有的无缝型伸缩装置的耐久性普遍性较差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界面强粘结式无缝伸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包括伸缩缝填充料、桥面铺装层和桥梁构筑物,两个桥梁构筑物并排设置,两个桥梁构筑物之间设有梁缝,桥面铺装层位于两个桥梁构筑物的上表面,桥面铺装层的上表面开有填充空间,所述一种界面强粘结式无缝伸缩装置还包括过渡粘合层、应力吸收层和跨缝组件,跨缝组件与梁缝连接,两个过渡粘合层分别与桥面铺装层的内侧壁连接,应力吸收层和伸缩缝填充料由下至上依次填充在桥梁构筑物的上表面且位于两个过渡粘合层之间的填充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跨缝组件包括跨缝板、海绵体和抗裂贴,所述海绵体位于梁缝内,海绵体设有用于和跨缝板配合的插槽;所述跨缝板为T型板体,跨缝板竖肋插装在海绵体的插槽内,跨缝板的横板位于两个桥梁构筑物的上表面;抗裂贴位于桥梁构筑物的上表面与跨缝板横板下表面的接触面。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界面强粘结无缝伸缩装置还包括加固筋组件,加固筋组件预埋在桥梁构筑物内。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加固筋组件包括预埋钢筋和多个横桥向钢筋,预埋钢筋由矩形钢筋和门字型钢筋交叉组合,矩形钢筋的下部和门字型钢筋均预埋在桥梁构筑物内,矩形钢筋的端部埋于伸缩缝填充料内,矩形钢筋的端部超出伸缩缝填充料底面高度不大于40cm;多个横桥向钢筋均埋设于桥梁构筑物内,且横桥向钢筋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桥梁构筑物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25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