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及具有其的螺杆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63192.1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7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思苑;卢素华;沈静文;韩允梅;韦松;赖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6 | 分类号: | H02K1/26;H02K3/28;H02K3/12;H02P1/32;H02K17/16;F04C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丰佩印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具有 螺杆 压缩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及具有其的螺杆压缩机。电机包括转子铁芯,转子铁芯上设置有转子槽,转子槽的槽口开设于转子铁芯的外边缘上,转子槽的槽底与槽口相对地设置,槽底与槽口之间形成转子槽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导条组,第一导条组与第一侧壁连接;第二导条组,第二导条组与第二侧壁连接,第一导条组与第二导条组具有距离地设置。通过在转子槽内设置导条组件,能够有效削弱电机在切换时的失电残压,继而降低电机的切换电流,避免电机在起动切换过程中对电网、用电设备造成损坏性冲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及具有其的螺杆压缩机。
背景技术
螺杆压缩机广泛应用于矿山、化工、动力、冶金、建筑、机械、制冷等工业部门,在宽广的容量和工况范围内,逐渐替代了其他种类的压缩机。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范围内,螺杆压缩机的销售量已占所有容积式压缩机销售量的80%,在所有正在运行的容积式压缩机中,有50%是螺杆压缩机。在我国,由于螺杆压缩机发展历程比较短,上述比例分别为40%和15%左右。今后螺杆压缩机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特别是无油螺杆空气压缩机和各类螺杆工艺压缩机,会获得更快的发展。
螺杆压缩机电机是整个机组驱动运行的动力来源,由于螺杆压缩机电机一般采用异步电机,且功率较高(20kW到300kW不等),机组起动时的电流异常的高,通常为机组额定电流的5~7倍。为降低起动电流对电网的冲击,通常螺杆压缩机机组会采用星三角切换起动的方式降低起动电流,但由于电惯性,切换断电后电机绕组中还存在一定的残压,如果在接入切换电源时残压与切换电压反相位,就会产生极大的叠加电流,可能达到额定电流的10倍以上,更会严重地冲击电网及客户的用电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及具有其的螺杆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的残压会冲击电网设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转子铁芯,转子铁芯上设置有转子槽,转子槽的槽口开设于转子铁芯的外边缘上,转子槽的槽底与槽口相对地设置,槽底与槽口之间形成转子槽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导条组,第一导条组与第一侧壁连接;第二导条组,第二导条组与第二侧壁连接,第一导条组与第二导条组具有距离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导条组包括第一导条,第一导条的第一端与第一侧壁连接,第一导条的第二端朝向第二侧壁延伸设置,第一导条为多个,多个第一导条沿转子铁芯的径向方向间隔地设置,多个第一导条相互平行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导条组包括第二导条,第二导条的第一端与第一侧壁连接,第一导条的第二端朝向第二侧壁延伸设置,第二导条为多个,多个第二导条沿转子铁芯的径向方向间隔地设置,多个第一导条与多个第二导条一一对应地设置,且多个第二导条相平行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导条组和第二导条组位于转子槽的径向方向的几何中心线的两侧。
进一步地,各第一导条至几何中心线的最小距离均相等地设置,和/或,各第二导条至几何中心线的最小距离均相等地设置。
进一步地,各第一导条至几何中心线的最小距离均相等地设置,各第二导条至几何中心线的最小距离均相等地设置,相邻的第一导条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第二导条之间的距离相等地设置,第一导条沿转子铁芯的径向方向的高度与第二导条沿转子铁芯的径向方向的高度相同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导条的沿转子铁芯的径向方向的高度为h1,相邻的两个第一导条之间的距离为h0,其中,h0:h1∈[1/4,1/3]。
进一步地,与第一导条对应设置的第二导条之间的距离为k1,位于该第一导条和该第二导条一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k0,其中,k0:k1∈[1/15,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31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