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业活动区土壤层有机农药的微生物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63553.2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1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王雷;席北斗;李翔;檀文炳;王金生;李彤彤;崔东宇;闫政;李一葳;郭可昕;李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A01B79/02;C09K17/40;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刘冬梅;范国锋 |
地址: | 10001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业 活动 土壤 有机 农药 微生物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业活动区土壤层有机农药的微生物修复方法,通过选择对没有环境负荷的微生物进行修复,尤其是与体相零价铁改性生物炭材料修复有机组合起来,特别是通过精心选择的适宜微生物与具有长期稳定应用性的体相零价铁改性生物炭材料,对有机农药去除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具体涉及利用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农业活动区,作为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区域,一般指以耕作业为中心、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区域。农业活动区最重要的资料就是土壤。
随着农业活动加剧,有机农药的使用频率和使用量越大越大。有机农药主要包括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和有机氮农药等,它们都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有机农药施用后,会部分散落在土壤中,甚至有些有机农药是直接施加于土壤中,导致农业活动区土壤污染。
农业活动区的土壤受到有机农药污染日益严重。由于有机农药难以降解,即使降解其降解产物同样具有生物毒性,有机农药污染导致的危害严重。而且,有机农药有时候会促进一些重金属积聚,会再导致重金属污染。
对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较多,微生物修复技术现在受到较多关注,其在有机农药污染土壤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对有机物污水治理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了零价铁改性生物炭对有机农药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而且几乎不会带来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研究发现:对于农业活动区土壤层有机农药污染,通过选择对没有环境负荷的微生物进行修复,尤其是与体相零价铁改性生物炭材料修复有机组合起来,特别是通过精心选择的适宜微生物与具有长期稳定应用性的体相零价铁改性生物炭材料,对有机农药去除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方面: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农业活动区土壤层有机农药的微生物修复方法,采用微生物菌剂对有机农药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优选地,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数量比为(2-4):(2-3)。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上述农业活动区土壤层有机农药的微生物修复方法,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数量比为3:2。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上述农业活动区土壤层有机农药的微生物修复方法,所述微生物菌剂还包括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数量比为(2-4):(2-3):(1-2)。
本发明第死方面提供上述农业活动区土壤层有机农药的微生物修复方法,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数量比为3:2:1。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上述农业活动区土壤层有机农药的微生物修复方法,其中,在接种微生物菌剂之前,在有机农药污染土壤中还加入体相零价铁负载生物炭材料,所述体相零价铁负载生物炭材料通过将富铁类生物质在无氧气氛下,热解碳化得到,所述富铁类生物质为在酸性红壤中种植的苎麻。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上述农业活动区土壤层有机农药的微生物修复方法,其中,所述体相零价铁负载生物炭材料中,零价铁纳米颗粒分散地包埋于生物炭体相中。
本发明第七方面提供上述农业活动区土壤层有机农药的微生物修复方法,其中,所述体相零价铁负载生物炭材料通过将富铁性植物性生物质在500-900摄氏度温度下进行热解碳化得到。
本发明第八方面提供上述农业活动区土壤层有机农药的微生物修复方法,其中,所述体相零价铁负载生物炭材料通过将富铁性植物性生物质在700-900摄氏度温度下进行热解碳化得到。
本发明第九方面提供上述农业活动区土壤层有机农药的微生物修复方法,其中,所述热解碳化时间为1-3小时,优选1.5-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35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