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专家推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64492.1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9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朱全银;方强强;李翔;马甲林;张柯文;王文川;胥心心;王胜标;丁行硕;成洁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6/951 | 分类号: | G06F16/951;G06F16/9535;G06F40/216;G06F40/258;G06F40/3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梁耀文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信息 融合 技术 专家 推荐 方法 | ||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专家推荐方法,包括:爬取技术专家科技论文、发明专利、基金项目信息和Web网页信息构建知识库,并根据知识库关键词字段构建关键词词典keywords;抽取知识库作者字段进行词频共现分析,构建专家合作关系子网;分别使用正则表达式和命名实体识别算法抽取Web页面专家研究方向与个人信息构建Web子网;分别通过lda算法对知识库摘要字段提取文档‑主题和主题‑关键词,TF‑IDF算法提取摘要字段权重最大的5个词共同构建主题子网;以专家姓名‑机构为约束条件结合三种子网构建并计算专家信息网络中专家中心度值,对专家中心度值排序并推荐排名前5的专家作为推荐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源信息融合和专家推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专家推荐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专家推荐算法通常采用单数据源进行推荐,单数据源推荐易受到数据源的约束,容易造成专家信息的缺失从而无法全面展示专家信息且专家推荐比较孤立,专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地域和供职机构关系得不到有效拓展,研究者只能以一种属性对专家信息进行推荐,而多源信息融合方法能够将专家的多维属性根据约束条件进行融合,从而全面展示技术专家信息,并且由多源信息融合技术构建的专家合作关系子网、Web子网和主题子网三种子网可对专家关系信息进行拓展,使技术专家推荐更加全面、准确,提高了推荐结果的广度与深度。
朱全银、李翔、冯万利等人已有的研究基础包括:赵阳,朱全银,胡荣林,瞿学新.基于自编码机和聚类的混合推荐算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8,35(11):52-56;李翔,朱全银.联合聚类和评分矩阵共享的协同过滤推荐[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4,8(06):751-759.;刘金岭,冯万利,张亚红.基于重新标度的中文短信文本聚类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48(21):146-150.;朱全银,潘禄,刘文儒,等.Web科技新闻分类抽取算法[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5,24(5):18-24。朱全银、李翔、冯万利等人申请、公开与授权的相关专利:冯万利,朱全银,于柿民等,一种基于皮尔逊相似度和FP#Growth的图审专家推荐方法:CN106897370A,2017.06.27;朱全银,赵阳,胡荣林等一种基于聚类和余弦相似度的物流推荐方法:CN106886872A,2017.06.23;李翔,朱全银,胡荣林,周泓一种基于谱聚类的冷链物流配载只能推荐方法:CN105654267A,2016.06.08;朱全银,孙强,万瑾等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学生专业推荐方法:CN110188978A,2019.08.30;朱全银,季睿,倪金霆等一种基于图像量的专家组合推荐方法:CN110162638A,2019.08.23;朱全银,于柿民;胡荣林,冯万利等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专家组合推荐方法:CN109062961A,2018.12.21。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
信息融合又称数据融合,也可以称为传感器信息融合或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是一个对从单个和多个信息源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关联、相关和综合,以获得精确的位置和身份估计,以及对态势和威胁及其重要程度进行全面及时评估的信息处理过程;该过程是对其估计、评估和额外信息源需求评价的一个持续精练(Refinement)过程,同时也是信息处理过程不断自我修正的一个过程,以获得结果的改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44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