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正射影像生成方法、系统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65076.3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9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青松;黄海风;焦润之;赖涛;王小青;魏玺章;唐燕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G01S13/8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李思坪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孔径雷达 射影 生成 方法 系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正射影像生成方法、系统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区域范围并读取相应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对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衍生处理,得到衍生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将衍生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像素解算得到衍生数字高程模型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的像素位置;根据衍生数字高程模型和对应的像素位置拟合出多项式并得到原始数字高程模型各个像素位置处的多项式;将原始数字高程模型各个像素位置处的高程值和多项式结合,解算出原始数字高程模型各个像素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位置并得到合成孔径雷达的正射影像。本发明作为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正射影像生成方法、系统及装置,可广泛应用于雷达图像处理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图像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正射影像生成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空间分辨率较高,相较于光学图像,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穿透力更强、受天气影响小、成像范围大等特点。但因受到成像原理限制,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会出现透视收缩、叠掩和阴影现象,以上特征不利于一般用户对图像进行理解,因此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在应用前需要对其几何畸变进行校正,生成正射影像。传统方法会根据单数字高程模型对图像进行校正,但这种方法校正精度往往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正射影像生成方法、系统及装置,可得到高精度的正射影像。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正射影像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确定区域范围并读取相应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对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衍生处理,得到衍生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将衍生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像素坐标解算,得到衍生数字高程模型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的像素位置;
根据衍生数字高程模型和对应的像素位置拟合出多项式并对多项式进行双线性内插,得到原始数字高程模型各个像素位置处的多项式;
将原始数字高程模型各个像素位置处的高程值和多项式结合,解算出原始数字高程模型各个像素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位置并得到合成孔径雷达的正射影像。
进一步,所述根据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确定区域范围并读取相应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获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四个角像素所对应的经纬坐标并确定地理编码后产品的数字高程模型区域范围;
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中读取相应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进一步,所述对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衍生处理,得到衍生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对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按照经纬方向分别间隔一定数目的像素进行粗采样,衍生得到多幅衍生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将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转换至与距离方程和多普勒模型参数相同的坐标系下。
进一步,所述将衍生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像素坐标解算,得到衍生数字高程模型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的像素位置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对粗采样得到的多幅衍生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结合距离方程和多普勒方程,基于迭代法定位解算得到多幅衍生数字高程模型各自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的像素位置。
进一步,所述根据衍生数字高程模型和对应的像素位置拟合出多项式并对多项式进行双线性内插,得到原始数字高程模型各个像素位置处的多项式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根据多幅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其对应的像素位置,在粗采样后数字高程模型每一像素位置处分别拟合出以高程为自变量的多项式;
对以高程为自变量的多项式进行双线性内插,求得原始数字高程模型每一像素位置处的多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50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