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型涡轮增压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65094.1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6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雷光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7/00 | 分类号: | F02B37/00;F04D29/58;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龙海丽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涡轮 增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型涡轮增压器,包括两个相对独立固定安装于机架上的蜗轮驱动机和空气压缩机,所述蜗轮驱动机和空气压缩机内部转动设置的叶轮通过转轴固定连接,且转轴的端部与叶轮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风扇,且转轴与空气压缩机壳体的转动连接部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散热鳍片,且连接部上缠绕设置有冷却水管道。该涡轮增压器,可有效避免在蜗轮驱动机内传输的高温尾气将温度向空气压缩机传输,从而保证通过空气压缩机输送到气缸内的空气保持较低温度,从而防止爆燃的情况,同时降低温度也可提高进气压力,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有效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增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涡轮增压器。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 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 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 动机转速增大,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加,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 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 和调整发动机的转速,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在涡轮增压器的实际工作中,由于是采用整体式设计,蜗轮驱动部和空 气压缩部的壳体相连,由于在蜗轮驱动部内通过的是高温尾气,从而产生向 空气压缩部传输热量的情况,从而造成通过空气压缩机输入到气缸的空气温 度相对较高,输入空气温度过高不仅影响充气效率,还容易产生爆燃,存在 安全隐患,所以需要针对性的进行改进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涡轮增压器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背 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涡轮增压器, 包括两个相对独立固定安装于机架上的蜗轮驱动机和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 于:所述蜗轮驱动机和空气压缩机内部转动设置的叶轮通过转轴固定连接, 且转轴的端部与叶轮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风扇,且 转轴与空气压缩机壳体的转动连接部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散热鳍片,且连 接部上缠绕设置有冷却水管道。
优选的,所述转轴与蜗轮驱动机和空气压缩机的转动连接部的内侧均设 置有橡胶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空气压缩机的进风口处连接有空气滤清器,且空气压缩机 的出风口连接有中冷器。
优选的,所述蜗轮驱动机内旋转的叶轮靠近壳体内壁的端面上铺设有橡 胶刷。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改进型涡轮增压器,首先将涡轮增压器的 蜗轮驱动机(驱动)和空气压缩机(负载)设置为相对独立的两部分,避免 热量通过壳体传输,另外通过转轴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风扇转动,配合转轴与 空气压缩机的连接部外侧的散热鳍片加快热量快速的向外散发,同时,通过 向冷却管道内通入循环流动的冷却水,进一步加快散热效率和效果,避免热 量通过转轴向空气压缩机输送,从而控制通过空气压缩机输入到气缸内的空 气温度保持较低水平,避免了爆燃的隐患,并且保证了充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转轴与叶轮和风扇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蜗轮驱动机;2、空气压缩机;3、叶轮;4、转轴;5、风扇; 6、连接部;7、散热鳍片;8、冷却水管道;9、橡胶密封圈;10、空气滤清 器;11、中冷器;12、橡胶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雷光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雷光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50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