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多酚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65421.3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1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旭东;陈光灿;易增;陈翔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62 | 分类号: | C07D311/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多酚 提取 分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多酚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醛基化合物和氨基化合物添加到茶多酚浸提液中,形成茶多酚聚合物微粒;微粒可通过过滤、离心等手段快速分离;得到的茶多酚微粒可以通过溶解‑再组装过程实现多次纯化。本发明也可以和现有的各种茶多酚萃取、分离和纯化方法结合,经济高效地提取和分离得到茶多酚微粒;得到的粒子同时具备茶多酚分子的多种功能活性,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药领域。本发明在思路与技术方法上与传统茶多酚提取方案存在重大区别,极大简化了传统技术方案,有效减少能源和溶剂消耗,缩短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本发明可以启发传统提取工艺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活性成分提取技术,是一种将聚合诱导自组装技术与传统茶多酚提取工艺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茶多酚提取与分离方法。本发明也涉及了茶多酚的功能化与纳米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出的植物多酚,具有微生物抑制、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活性,是食品科学和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茶多酚是获得许可的抗氧化添加剂,大量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化妆品制造。传统的茶多酚提取工艺主要包括茶多酚的浸提、萃取、吸附和脱吸附,浓缩与干燥过程。随着社会发展,茶多酚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茶多酚的提取和分离纯化工艺也在不断改进。目前茶多酚提取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浸提工艺的改进,如利用超声,静电场,微波,静态高压和酶预处理技术,以及环糊精溶液和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等技术,增加茶叶中多酚的浸出率。从而在一定原料投入下,利用现有分离纯化技术和设备,浸提得到更多茶多酚,减少生产设备升级成本,有效提高茶多酚的产量。而目前茶多酚的分离纯化技术如:水和有机溶剂制备法,柱层析分离制备法,离子沉淀制备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膜分离制备法,高速逆流层析制备法等主要还是制备条件的微小调整或分离设备性能的略微提升。茶多酚提取工艺中需要引入新的思路和技术,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多酚提取、分离与应用策略,推动茶产业发展。
随着茶多酚提取分离技术的完善和发展,茶多酚产率不断提高,不同纯度的茶多酚细分产品也越来越多,茶多酚的应用自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茶多酚虽然有强的抗氧化性和多种生物健康有益功效,但是其油溶性差,水溶液中稳定性差,生物利用低等特征限制了茶多酚的应用。因此茶多酚的酯化,糖苷化,氧化偶联,接枝聚合技术和纳米包封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希望通过这些技术解决茶多酚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现有的研究表明,采用聚合,氧化偶联等方法可以将茶多酚转化具有强的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的纳米粒子,同时借助茶多酚的苯环和羟基结构带来的双亲特性,茶多酚纳米粒子可以负载多种药物分子。同时,有研究表明,乳液体系中油脂的氧化主要发生在油水界面处,将抗氧化剂固定在界面处可以有效保护油相。近年来由微纳米粒子替代传统乳化剂,构建稳定性更好的Pickering乳剂也是食品与化妆品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茶多酚纳米粒子在食品加工和化妆品制造领域有巨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受到传统多酚提取工艺中离子沉淀法和茶多酚纳米化技术启发,本发明将茶多酚纳米化技术与茶多酚分离纯化技术相结合,通过茶多酚、胺和醛三者的加成反应形成多酚聚和物,随着分子量上升,聚和物在水溶液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子。本发明通过直接将溶液中游离的茶多酚分子转化为微纳米粒子,采用过滤、离心的方式快速、便捷地分离和收集得到茶多酚纳米粒子。收集过程避免了传统工艺中的蒸发或滤膜浓缩,极大节约能源和时间。得到的茶多酚粒子粒径可以调控(30-800 nm),水溶分散良好,光泽度好,可以在乳液界面富集,是优良的抗氧化剂,可以直接投入后续应用。同时,本发明涉及的茶多酚分离提取技术可以与传统分离纯化工序结合,针对产品需求,采用不同纯度的茶多酚浸提液作为反应原料,得到不同品级的茶多酚微纳米粒子。
本发明技术方案:
1)制备茶多酚浸提液。使用水或乙醇水溶液与茶叶按照,水(或乙醇水溶液):茶叶= 1-10 :1,液料比搅拌混合,控制温度20-80 ℃,浸提0.5-2 h,过滤分离茶叶残渣,得到茶多酚浸提液。如使用乙醇水溶液则减压蒸馏回收乙醇;
2)检测浸提液中总酚浓度(g/L)。推荐使用福林酚法检测总酚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54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复合保温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