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66179.1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12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陈毅成;文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刘泳麟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区及位于该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该非显示区包括远离该显示区一侧的绑定区;该绑定区内设置有衬底、位于该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层、位于该驱动电路层上的第一绑定端子、以及位于该衬底上远离该驱动电路层一侧的第二绑定端子。本申请通过驱动电路层的部分数据线异层设置,使得第一部分数据线与该第一绑定端子电连接,该驱动电路层的第二部分数据线与该第二绑定端子电连接,增加了绑定区中绑定端子的数量,避免了因数据线数量增加而导致绑定区端子工艺难度增加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视在大屏化的同时,对屏幕清晰度的要求越来越高,8K或更高解析度的显示面板必将成为一个发展趋势。
随着面板分辨率的增加,显示面板将包括更多的像素,因此数据线的数量将会增加。而由于绑定区的面积固定,数据线的增加对应着更多的绑定端子,导致端子的数量增加,端子大小以及相邻端子的间距将减小,增加了绑定区端子的工艺难度,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
因此,亟需一种显示面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显示面板因数据线数量过多而导致绑定区工艺难度提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显示区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远离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绑定区;
所述绑定区内设置有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层、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上的第一绑定端子以及位于所述衬底上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一侧的第二绑定端子;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层的第一部分数据线与所述第一绑定端子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层的第二部分数据线与所述第二绑定端子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位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栅极层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一源漏极层及第二源漏极层;
其中,所述第一源漏极层位于所述第一栅极层上,以及所述第一源漏极中的至少一第一类数据线与所述第一绑定端子电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源漏极层位于所述衬底远离所述第一栅极层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源漏极中的至少一第二类数据线与所述第二绑定端子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源漏极层位于所述衬底远离所述第一栅极层的一侧;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方向上,所述第二源漏极层中的第二类数据线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中的第一类数据线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任一所述第二类数据线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的第三导线;
其中,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二导线位于所述衬底远离所述第一栅极层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过孔,所述第三引线位于所述第一过孔内;
其中,所述第一过孔位于显示区与所述绑定区之间的非显示区内;或者,所述第一过孔位于所述显示区远离所述绑定区一侧的非显示区内。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引线及所述第二引线向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绑定区一侧的第一侧面延伸,以及所述第三引线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内。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与所述第二源漏极层之间的第二栅极层;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一子像素及第二子像素中,所述第一子像素由所述第一栅极层及第一源漏极层构成的第一类薄膜晶体管驱动,所述第二子像素由所述第二栅极层及第二源漏极层构成的第二类薄膜晶体管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61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理疗乳腺贴
- 下一篇:一种开合结构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