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D5000-BPA的电力系统稳态模型的转换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66336.9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56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叶茂;李帅;于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6/22;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尚文文 |
地址: | 528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5000 bpa 电力系统 稳态 模型 转换 方法 系统 | ||
1.一种D5000-BPA的电力系统稳态模型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基于D5000的D5000电力系统稳态模型;
建立基于BPA的BPA电力系统稳态模型;
将所述D5000电力系统稳态模型转换为所述BPA电力系统稳态模型;
其中,所述将所述D5000电力系统稳态模型转换为所述BPA电力系统稳态模型,包括:
从所述D5000电力系统稳态模型中获取发电机有效参数、线路有效参数、变压器有效参数、串联补偿器有效参数、负荷有效参数和并联补偿器有效参数;
根据所述发电机有效参数、线路有效参数、变压器有效参数、串联补偿器有效参数、负荷有效参数和并联补偿器有效参数,建立卡数据和节点分区映射表,所述卡数据包括B卡数据、BQ卡数据、T卡数据和L卡数据;
根据所述节点分区映射表,将所述B卡数据、BQ卡数据、T卡数据和L卡数据按照所述BPA电力系统稳态模型生成DAT文件,以完成数据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5000-BPA的电力系统稳态模型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基于D5000的D5000电力系统稳态模型,包括:
通过D5000操作平台获取电网状态估计结果数据,并根据所述电网状态估计结果数据生成QS文件;
解析所述QS文件,并提取每种电力元件的有效参数;
根据所述每种电力元件的有效参数,确定各电力元件的参数表;
基于预设规则,对每个所述电力元件的参数表建立索引方式,得到qsData字典,作为D5000电力系统稳态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5000-BPA的电力系统稳态模型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基于BPA的BPA电力系统稳态模型,包括:
根据BPA软件的DAT文件格式说明生成描述电力系统各元件的数据卡的格式字典;
根据所述格式字典,建立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稳态模型,每个所述元件的稳态模型均采用字典结构;
根据所述各元件的稳态模型,建立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索引方式,得到dat字典,作为BPA电力系统稳态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5000-BPA的电力系统稳态模型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有效参数包括:停运标记、节点名、基准电压、最大有功、实际有功、最大无功、最小无功、安排电压、分区名;
对应的,根据所述发电机有效参数,建立卡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停运标记、节点名、基准电压、最大有功、实际有功、最大无功、最小无功、安排电压、分区名,建立BQ卡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5000-BPA的电力系统稳态模型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有效参数包括:两端的投运标记、首端的节点名、末端的节点名、基准电压、额定电流、电阻、电抗、电纳、并联支路号、分区名;
对应的,根据所述线路有效参数,建立卡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两端的投运标记、首端的节点名、末端的节点名、基准电压、额定电流、电阻、电抗、电纳、并联支路号、分区名,建立两端的B卡数据和线路L卡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5000-BPA的电力系统稳态模型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有效参数包括:首端节点名、首端基准电压、末端节点名、末端基准电压、额定容量、铜损等效电阻、漏抗、首端固定分接头、末端固定分接头、并联支路号、投运标记;
对应的,所述根据所述变压器有效参数,建立卡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首端节点名、首端基准电压、末端节点名、末端基准电压、额定容量、铜损等效电阻、漏抗、首端固定分接头、末端固定分接头、并联支路号、投运标记,建立两端或三端的B卡数据,变压器T卡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5000-BPA的电力系统稳态模型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补偿器有效参数包括:首端的节点名、末端的节点名、基准电压、电抗、停运标记;
对应的,根据所述串联补偿器有效参数,建立卡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首端的节点名、末端的节点名、基准电压、电抗、停运标记,建立两端B卡数据,支路L卡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未经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633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