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星天牛成虫的引诱剂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966399.4 申请日: 2020-09-15
公开(公告)号: CN112042647B 公开(公告)日: 2021-11-16
发明(设计)人: 舒金平;彭瀚;张威;张亚波;刘亚宁;方宁鑫;李志红;王浩杰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N35/02 分类号: A01N35/02;A01N31/02;A01N27/00;A01P19/00
代理公司: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代理人: 沈渊琪
地址: 311400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天牛 成虫 引诱
【说明书】:

一种星天牛成虫的引诱剂,属于农业技术领域。该诱捕剂由化合物和液体石蜡以体积比1:2‑10混合组成,化合物包括4‑(正庚氧基)丁‑1‑醇、4‑(正庚氧基)丁醛、正二十九烷、β‑蒎烯、月桂烯、水芹烯、莰烯、顺‑3‑己烯‑1‑醇和罗勒烯,体积比0‑20:0‑20:0‑20:40‑60:0‑5:0‑5:20‑40:50‑70:50‑70。本发明相比现有星天牛成虫引诱剂,诱虫量更多且使用方法简单快捷,星天牛成虫诱捕量可达到平均诱捕量/诱捕器/周13‑16只。靶标性强,使用不受环境限制且能长期使用,在星天牛成虫羽化出土的整个时间段都能诱捕害虫,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也可作为星天牛种群动态监测的有效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星天牛成虫的引诱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人工林发展迅速,面积急剧增加,但由于树种比较单一,多样性差,因而病虫害发生频繁且严重,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林木病虫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虫是其中危害最为严重、防治最为困难的一类重大害虫类群。其中星天牛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最常见的天牛种类之一,一旦发生即可对经济林和天然林造成毁灭性危害,近年来在我国南方柑橘(Citrus reticulata)园区、东南沿海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防护林带及长江中下游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种植区爆发成灾,造成数亿元的损失。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以幼虫于树干内钻蛀取食,隐蔽性强,是防治最为困难的一类害虫,树木被其侵入后常表现为生长不良、树势衰弱,为害严重时直接造成整株死亡。目前尚无便捷高效的星天牛防治方法,星天牛防治技术的研究亟待开展。

目前星天牛的主要防治方法包括人工捕杀、化学药剂防治和利用天敌生物防治。人工捕杀成本高,只适合小范围内的虫害治理。化学药剂防治对环境污染严重,易对非靶标生物产生危害或引起害虫的抗药性,不易长期施用。生物防治受天敌人工繁殖技术、货架期、施放时的外界环境等因素影响,稳定性差且见效周期长。星天牛幼虫具有隐蔽危害的特点,而成虫是星天牛唯一裸露活动并且具有明显行为趋向的虫态,也是最有可能实施大面积防治的关键虫态。因此利用成虫寻找配偶或补充营养等特定行为,使用性信息素、引诱植物或植物源引诱剂诱杀天牛成虫,是御敌于林外、在产卵危害之前消灭成虫的好办法。该诱杀方法具有治点保面、缩小防治范围、节省劳资、容易推广等优点,已成为天牛防治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徐华潮等人的发明专利“星天牛引诱剂”(专利号:CN201410030112.1)所提供的一种星天牛引诱剂在2个多月的林间试验中仅诱捕到2头星天牛;樊建庭等的发明专利“一种星天牛成虫引诱剂”(专利号:CN201510718829.X),是目前报道的一种星天牛引诱剂最高诱虫量约为10头/诱捕器/周,但凭借该诱虫量应用于生产上星天牛监测及防治时,仍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因此更为高效的星天牛引诱剂亟待开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星天牛成虫的引诱剂。本发明星天牛成虫诱捕量可达到平均诱捕量/诱捕器/周16只,最高可达23头/诱捕器/周,并且不受环境因素限制,可长期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星天牛成虫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该引诱剂的有效成分包括4-(正庚氧基)丁-1-醇、4-(正庚氧基)丁醛、正二十九烷、β-蒎烯、月桂烯、水芹烯、莰烯、顺-3-己烯-1-醇和罗勒烯,所述4-(正庚氧基)丁-1-醇、4-(正庚氧基)丁醛、正二十九烷、β-蒎烯、月桂烯、水芹烯、莰烯、顺-3-己烯-1-醇和罗勒烯的体积比为0-20:0-20:0-20:40-60:0-5:0-5:20-40:50-70:50-7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63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