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湿热老化性能试验及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66546.8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5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邓禹;方泳皓;周军;王剑;雷龙武;许军;王晓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夏德政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绝缘子 硅橡胶 湿热 老化 性能 试验 评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湿热老化性能试验及评估方法,包括:在设定的湿热老化加速试验环境中,对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样品进行湿热老化加速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每间隔预先设定的时间后,将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样品取出,测量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样品的表面形貌数据、硬度数据、质量数据以及红外光谱数据;湿热老化加速试验结束后,根据获得的表面形貌数据、硬度数据、质量数据以及红外光谱数据,评估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样品老化程度。该方法中,试验环境控制准确且有效,流程完整,测试数据全面,试验过程便于实施,评估结论可信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绝缘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湿热老化性能试验及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绝缘子输电线路中连接不同电位导体,承受着电场和机械应力的共同作用,在线路绝缘和负荷支撑上起到了关键作用。经大量调研统计发现,湿热环境会加速复合绝缘子的老化。
针对现场运行复合绝缘子硅橡胶的湿热老化现象,目前存在如下问题尚未解决:(1)如何设计湿热试验参数,模拟出可以等效现场运行复合绝缘子的硅橡胶老化效果;(2)如何设计出满足试验条件的湿热老化试验装置;(3)如何评判湿热老化后的硅橡胶样品老化程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湿热老化性能试验及评估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湿热老化试验不能模拟出可以等效现场运行复合绝缘子硅橡胶老化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湿热老化性能试验及评估方法,包括:
在设定的湿热老化加速试验环境中,对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样品进行湿热老化加速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每间隔预先设定的时间后,将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样品取出,测量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样品的表面形貌数据、硬度数据、质量数据以及红外光谱数据;
湿热老化加速试验结束后,根据获得的表面形貌数据、硬度数据、质量数据以及红外光谱数据,评估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样品老化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方法,测量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样品的表面形貌数据,包括:
采用多点取样法;并利用坐标纸,确定每次测量表面形貌数据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时为同一观测点;
每次测量表面形貌数据时,确定各观测点是否有气泡、褪色、白色斑点、表面粗糙度增加以及裂纹,并逐条目记录观测结果,获得绝缘子硅橡胶样品的表面形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的方法,测量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样品的硬度数据,包括:
在厚度大于预先设定值、距离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样品的边缘具有预先设定值的区域选择多处作为观测点;
每次测量硬度数据时,逐一记录各观测点的硬度;
在湿热老化加速试验结束后,形成样品硬度与老化试验时间之间的样品硬度变化曲线,作为绝缘子硅橡胶样品的硬度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的方法,测量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样品的质量数据,包括:
每次测量质量数据时,先将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样品在100度的烘干箱中充分烘干2h以上;
烘干之后,获取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样品的质量信息;
在湿热老化加速试验结束后,生成样品质量与老化试验时间之间的样品质量变化曲线或样品降解产物与老化试验时间之间的样品降解产物百分比变化曲线,作为绝缘子硅橡胶样品的质量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的方法,测量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样品的红外光谱数据,包括:
每次测量红外光谱数据时,先将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样品放置在100度的烘干箱中充分烘干2h以上;烘干之后,获取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样品的红外光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65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