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烧镁铝尖晶石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67075.2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0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毕胜民;毕一明;董宝华;孙希忠;赵权;秦楠;钟刚;王飞;王耶;贾明鑫;赵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东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35/443;C04B35/622;C04B35/634;C04B35/63;C04B35/64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207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烧镁铝 尖晶石 中间体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烧镁铝尖晶石中间体的合成方法,以悬浮炉生产的高纯轻烧氧化镁粉为氧化镁原料与工业氧化铝粉混合预反应,并经中温煅烧合成生产得到高活性高纯镁铝尖晶石中间体,既为进一步高温煅烧生产高纯高体密镁铝尖晶石提供了原料来源,同时又为我国辽南地区拥有的丰富菱镁矿资源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可进一步拓展菱镁矿的深加工以提高其产品的附加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火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轻烧镁铝尖晶石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钢铁冶炼技术的迅速发展,钢包耐火材料无碳化和RH真空系统无铬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镁铝尖晶石因其具有的较强的耐高温性能、较强的抗渣侵蚀性能和较好的抗热震稳定性等特点深受关注,是目前高温耐火材料的首选原料之一。
镁铝尖晶石是一种镁铝氧化物,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铝和氧化镁。镁铝尖晶石有天然形成和人工合成两种。天然铝镁尖晶石极少被发现,目前工业上应用的镁铝尖晶石全部都是人工合成的。
人工合成镁铝尖晶石主要是以氧化镁和氧化铝为原料合成生产的。煅烧法生产镁铝尖晶石分为一步法和二步法。所谓一步法是指将氧化镁与氧化铝直接配料,经高温煅烧生产出的镁铝尖晶石。由于氧化镁和氧化铝在反应过程中有较大的体积膨胀效应,所以生产出镁铝尖晶石的密度相对较低,即品位较低。一般情况下,要想最终得到高体密的镁铝尖晶石产品,氧化镁和氧化铝必须预先反应并经一次中温煅烧合成得到中温合成镁铝尖晶石中间体原料,中温合成镁铝尖晶石中间体原料经细磨、压球(坯),再经二次高温煅烧可得到较高体密的烧结镁铝尖晶石,即二步法生产的镁铝尖晶石。
不同形式的氧化镁和氧化铝均可能合成得到高活性高纯镁铝尖晶石。但不同的氧化镁和氧化铝原料,其合成生产工艺不同。高纯度、高体密镁铝尖晶石是烧结镁铝尖晶石的发展趋势。我国辽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菱镁矿资源,高纯轻烧氧化镁粉生产技术成熟且资源丰富,研究以高纯轻烧氧化镁粉为氧化镁原料与工业氧化铝粉合成生产高纯高体密镁铝尖晶石中间体原料意义重大,既为进一步高温煅烧生产高纯高体密镁铝尖晶石提供了原料来源,也可进一步拓展菱镁矿的深加工以提高其产品的附加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轻烧镁铝尖晶石中间体的合成方法,以悬浮炉生产的高纯轻烧氧化镁粉为氧化镁原料与工业氧化铝粉混合预反应,并经中温煅烧合成生产得到高活性高纯镁铝尖晶石中间体,为生产高纯高体密镁铝尖晶石提供原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轻烧镁铝尖晶石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百分比,将7~54%的悬浮炉轻烧氧化镁粉、45~90%的工业氧化铝粉和1~5%的添加剂投入搅拌器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60~120min;
其中,所述添加剂为氯化镁、氧化钇、聚乙烯醇、氯化钪、硝酸钪、硫酸钪、金属铝粉和金属镁粉的两种或多种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一种高效复合添加剂;
2)加入粘合剂经模压成型制得混合坯料;
3)将混合坯料置入回转窑或竖窑中中温煅烧,其煅烧工艺是:
一次升温:以5~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250~300℃,保温2~3h;
二次升温:以10~1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00~700℃,保温4~6h;
一次降温:以10~15℃/min的降温速度降温至250~300℃,保温2~3h;
二次降温:自然降温冷却至室温得到高活性高纯镁铝尖晶石中间体。
所述悬浮炉轻烧氧化镁粉中MgO的含量≧9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东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辽宁东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70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