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微波对生活污水中病原物灭活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67147.3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4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胡俊旭;刘辉汉;何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聚润合微波工业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30 | 分类号: | C02F1/30 |
代理公司: | 株洲湘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2 | 代理人: | 吴志勇 |
地址: | 41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微波 生活 污水 原物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利用微波对生活污水中病原物灭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生活污水集中排放的下水道断开为上段下水道(13)和下段下水道(14),在上段下水道(13)和下段下水道(14)之间安装微波灭活装置,迫使含有病原物的生活污水必须从上段下水道(13)经过微波灭活装置灭活处理后再从下段下水道(14)向外排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微波对生活污水中病原物灭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微波灭活装置中的污水容器设置为立式,在设计的参数范围内缩小污水容器水平截面的面积与污水容器深度的比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利用微波对生活污水中病原物灭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所述污水容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在污水容器的底部,并设置能够分别控制进水和出水的阀门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利用微波对生活污水中病原物灭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所述污水容器的顶部设置气压装置,应用时利用气压装置在污水容器中形成负压,在负压作用下将上段下水道(13)中的污水吸入污水容器中,经微波灭活后,利用气压装置在污水容器中形成正压,在正压作用下将污水容器中的污水冲入下段下水道(1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利用微波对生活污水中病原物灭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上段下水道(13)内的污水在污水容器内形成的负压作用下即时抽入污水容器内,并及时实施灭活处理后排出;或,将上段下水道(13)内的污水在污水容器内形成的负压作用下即时抽入污水容器内,待污水容器内的污水积存到设定量时再实施灭活处理后排出。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设计的利用微波对生活污水中病原物灭活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容器、微波发生器(6);所述污水容器设置有供污水进入和排出的口;微波发生器(6)安装在在污水容器外部并能够将产生的微波馈入污水容器内;使用时,污水能够进入污水容器,并接受微波发生器(6)产生的微波实施的灭活处理,最后将灭活处理的污水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微波对生活污水中病原物灭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容器为能够透过微波的透波水箱(1),其外设有防止微波泄露的密封壳(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微波对生活污水中病原物灭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波水箱(1)及其外部的密封壳(2)为立式设置;所述密封壳(2)上设置有1个龟背波导壳体(3),龟背波导壳体(3)与透波水箱(1)之间形成波导空腔(4),龟背波导壳体(3)上由下向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微波发生器(6)的安装位(5);所述微波发生器(6)有多个,分别安装在安装位(5)上,微波发生器(6)向波导空腔(4)内发射微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微波对生活污水中病原物灭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容器设置有供污水进入和排出的口为透波水箱(1)设置的供污水进入和排出的口,
所述供污水进入和排出的口设置在透波水箱(1)的底部,所述供污水进入和排出的口中安装有进水和排水共用的共用管(7),在共用管(7)的下方设置有与共用管(7)连通的供污水进入透波水箱(1)的进水支管(8)和供污水从透波水箱(1)排出的出水支管(9),在所述进水支管(8)上设置有进水单向阀(81),在出水支管(9)上设置有出水单向阀(9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微波对生活污水中病原物灭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波水箱(1)的顶部,设置有气压管(10)、二位三通电磁阀(11)和风机(12);所述气压管(10)下部与透波水箱(1)相通,上部在透波水箱(1)外与二位三通电磁阀(11)连通,风机(12)与二位三通电磁阀(11)配合安装;当风机(12)转动时,通过转换二位三通电磁阀(11)的阀门位,可以通过气压管(10)抽出空气使透波水箱(1)产生负压,也可以通过气压管(10)压入空气使透波水箱(1)形成正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聚润合微波工业炉有限公司,未经株洲聚润合微波工业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714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白桦树汁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控装置的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