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6-溴茚酮的生物酶催化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67924.4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9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谢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邦泰绿色生物合成生态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9/10 | 分类号: | C12N9/10;C12N15/10;C12P7/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115 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新***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溴茚酮 生物酶 催化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6‑溴茚酮的生物酶催化合成方法,属于生物制药领域,将具有SEQ ID NO.2氨基酸序列的转肽酶定点突变型转肽酶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再将对溴苯丙酸加入到的甲醇中,搅拌充分溶解后,再加入pH=2.0的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0.95KU的定点突变型转肽酶,室温下搅拌20h,蒸干溶剂后,过滤得粗品;再用甲醇/水重结晶得到6‑溴茚酮精品。本发明采用酶突变技术制备的活性转肽酶酶替代了传统的化学合成过程。反应条件温和简单,产生极少的三废。比传统的化学法合成效率更高,收率高,纯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酶突变技术制备药
物中间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茚环结构存在于天然产物、合成药物、农药等分子中,茚酮作为原料用于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具有很强的工业应用前景,同时也再有机发光材料、染料合成方面也有应用,还作为可见光除去的有机保护基团。
天然存在的茚酮化合物有100多个,具有茚酮结构的分子显示出多样的生物活性,例如平滑肌松弛活性、环氧化酶抑制剂等,还有从海洋藻类青菌中分离的具有抑制人血管内皮因子生长的活性,在肿瘤血管生成调节方面具有很强的应用。但是天然提取的两远远赶不上实际需求,因此人工合成茚酮类化合物成为目前发展的趋势。
目前茚酮类化合物一般采用化学合成,步骤繁多,所需物料苛刻,而且所产三废较多,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较大。对于6-溴茚酮的合成,目前主要合成途径是以对溴苄溴为原料,经与丙二酸二乙酯反应,在碱性条件下生成二元羧酸,然后通过热脱去一个羧酸,然后酰化经傅克反应生成目标产物。此工艺涉及较多高危化学品,傅克反应还需用到大量的无水氯化铝,工艺要求高,收率低,且危险因素大,三废较多,对环境不友好。
酶作为高效的催化剂因绿色环保,反应条件温和而受到极大的关注。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酶催化多功能性被发现。特别是转肽酶,因其稳定性好,对底物适应范围广以及能高效地催化多种类型的反应而被认为是最有用的酶之一。对酶多功能性的研究,不仅拓宽了我们对生物催化的认知,并且拓展了酶催化的应用范围。转肽酶催化多能性的工作已经被广泛报道,包括aldol反应,Michael反应,Mannich反应,马氏加成反应以及Henry反应等,本发明拟利用生物酶突变技术,获取一种可以有效催化傅克反应获得6-溴茚酮的突变型转肽酶,现有技术中尚未由关于转肽酶突变得到6-溴茚酮的技术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6-溴茚酮的化学合成,充分利用定点突变型转肽酶在有机溶剂中的良好催化活性,对最后的傅克反应步骤进行了生物酶催化改造,结果获得了良好的产品转化率,而且产品单一,后处理简单,几乎没有三废产生,真正做到绿色环保。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6-溴茚酮的生物酶催化合成方法,所述生物酶为定点突变型转肽酶,具有SEQ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所述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突变型转肽酶在合成6-溴茚酮的应用。
所述的合成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对溴苯丙酸加入到的甲醇中,搅拌充分溶解后,再加入pH=2.0的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0.95KU的定点突变型转肽酶,室温下搅拌20h,蒸干溶剂后,过滤即得粗品;
(2)再用甲醇/水重结晶得到6-溴茚酮精品。
进一步的:
SEQ ID NO.1突变体的获得:突变体文库构建及高通量筛选方法。
突变体文库的构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邦泰绿色生物合成生态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西邦泰绿色生物合成生态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79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