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太阳储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68132.9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04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戎瑞;郭加澄;徐进良;刘志坚;淘鸿俊;张玲;靳光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主分类号: | F24S10/70 | 分类号: | F24S10/70;F24S25/60;F24S50/00;F24S60/10 |
代理公司: | 苏州拓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4 | 代理人: | 王云峰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太阳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太阳储热装置,本发明在第一连接管与初级储热机构的进液端之间还设置有流量控制连通盘,流量控制连通盘能够控制每个第二连接管内的介质的流速或者流量,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液端和/或者出液端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和所述流量控制连通盘均由所述智能控制器进行智能控制,且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径与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内径的.倍,以便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管内的介质流速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管或者第三连接管内介质的流速,进而减少介质的热量损失,提高储能的效率的同时保证储能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太阳储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太阳能的不断利用,目前太阳能的利用一般采用太阳能集热器进行集热,以便实现热水的使用。但是,这种方式储热效果不佳,仅仅能够实现在晴天下的利用,而长时间存储热水后,往往出现丢失掉大部分热量的问题,因此,目前的这种太阳能集热器基本无法实现储热功能,随着相变蓄热的不断发展,相变蓄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太阳能集热器在于相变蓄热器进行连接时,往往由于管路位置损失较多的热量,尤其是由于相变蓄热器内一般要求其内部换热介质流速不能过快,流速过快不仅容易在流动中出现热量损失,而且,流动也是需要消耗很多能量的,但是,如果流动过慢,则集热器与相变蓄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处由于其流量与相变蓄热器的流量相等,因此,往往需要将该管路设置为较大的直径,而这种大直径的管路往往产生较多的热量损失,影响储热效率,此外,当储热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吸热管与集热箱相连接,并且放置在顶层上,在户外长时间作用下,吸热管与连接端之间的连接不稳固,且不容易进行更换吸热管,影响到储热装置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智能太阳储热装置,解决以上提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太阳储热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初级储热机构、次级储热机构和智能控制器,其中,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液端采用第一连接管连接至所述初级储热机构的进液端,所述初级储热机构的出液端采用多个并联设置的第二连接管连接至所述次级储热机构的进液端,所述次级储热机构的出液端采用多个并联设置的第三连接管循环流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液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初级储热机构的进液端之间还设置有流量控制连通盘,所述流量控制连通盘能够控制每个所述第二连接管内的介质的流速或者流量,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液端和/或者出液端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和所述流量控制连通盘均由所述智能控制器进行智能控制,且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径与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内径的.倍,以便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管内的介质流速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管或者第三连接管内介质的流速,进而减少介质的热量损失。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初级储热机构和次级储热机构均采用相变式蓄热箱,所述初级储热机构和次级储热机构上均连接有循环热量排出管。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初级储热机构和次级储热机构的外部均设置有保温箱。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初级储热机构内设置有多个并联排列设置的换热金属管,其中一个所述换热金属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其余所述换热金属管的输出端与各自的第二连接管串联连接,且其余所述换热金属管的输入端以并联的方式与所述流量控制连通盘连接。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流量控制连通盘上设置有多个流量控制接头,每个所述流量控制接头上均设置有一个流量控制阀,每个所述流量控制阀均由所述智能控制器进行控制。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初级储热机构和次级储热机构内均设置有换热管网组和相变蓄热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81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