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热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69239.5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62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波;孔德隆;安烜熜;张凡;刘韬;李文静;杨洁颖;张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4B41/50 | 分类号: | C04B41/50;C09D161/06;C09D183/04;C09D1/00;C09D7/61;B05D7/24;B05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0 | 代理人: | 李文涛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热材料 原位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隔热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属于热防护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隔热粉体组合物、纤维组合物、助剂组合物与流动载体组合物混合后分散均匀,制备成分散液;将分散液固定于待成型区域,待流动载体减少后,得到成型固体物;在成型固体物表面施加组合物A,然后对组合物A进行干燥,待组合物A与成型固体物完全干燥后,得到隔热材料。能够解决现有隔热材料难以满足结构复杂、空间狭小的设备区域的隔热需求,以及现有隔热材料表面缺陷无法实现隔热性修补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热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属于热防护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隔热材料又称绝热材料,是一种关键不可或缺的工业材料,在民用、化工、电力等领域应用广泛。根据使用温度不同,现有隔热材料可以分为低温隔热材料,使用温区一般为0-300℃;中温隔热材料,使用温区一般为300-800℃;高温隔热材料,使用温区一般高于800℃。低温隔热材料通常为有机高分子类材料,中温隔热材料通常为耐热温度较差、成本较低的无机材料,高温隔热材料通常由耐高温无机粉体、纤维、凝胶构成。
现有的隔热材料例如隔热毡、气凝胶板材、刚性隔热瓦等在使用时,通常是根据所需求的尺寸规格,先在工厂内完成制备加工,然后再转移安装固定到需要隔热的设备表面。该方法具有装配效率高的优点,但也存在的一个较为显著的缺点,那就是需要借助胶粘剂在设备表面固定,尤其是在结构复杂、空间狭小的表面难以实现精确装配。因此,急需一种可在设备表面直接进行隔热材料原位制备的方法。
除此之外,由于现有的隔热材料为多孔、低密度材料,强度通常较低,这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存在磕碰等问题,导致隔热材料的表面产生破损、凹坑、裂纹等缺陷。然而由于现有隔热材料通过胶结方式固定在设备表面,使得被磕碰的隔热材料难以取下更换,只能通过表面原位修补的方式进行修复。现用的修复材料通常为腻子,此类材料具有耐热温度高的优点,但是存在强度低、修补部位隔热性能差的显著缺点。因此急需一种可在现有隔热材料表面进行隔热性材料原位修补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隔热材料难以满足结构复杂、空间狭小的设备区域的隔热需求,以及现有隔热材料表面缺陷无法实现隔热性修补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隔热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该方有具有操作简单,适用材质、结构范围广,可同时满足隔热材料的原位制备、原位修补需求等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隔热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将隔热粉体组合物、纤维组合物、助剂组合物与流动载体组合物混合后分散均匀,制备成分散液;
将所述分散液固定于待成型区域,待流动载体减少后,得到成型固体物;
在所述成型固体物表面施加组合物A,然后对组合物A进行干燥,待组合物A与所述成型固体物完全干燥后,得到隔热材料。
进一步地,隔热粉体组合物、纤维组合物、助剂组合物与流动载体组合物加入的质量占混合后总质量的比值依次为不小于10%、不小于10%、不大于20%、不小于50%。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粉体组合物包括但不限于酚醛气凝胶粉、气相二氧化硅粉、隔热瓦基体粉、硅质气凝胶粉、锆质气凝胶粉、聚酰亚胺气凝胶粉、聚酰胺气凝胶粉、空心陶瓷球、明克材料基体粉的一种或组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粉体组合物粒径范围为1-100微米。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组合物包括但不限于石英纤维、氧化铝纤维、高硅氧纤维、莫来石纤维、玄武岩纤维、氧化锆纤维、玻璃纤维、硅酸铝纤维、硼纤维、碳纤维、聚硅硼氮烷纤维的一种或组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组合物长度范围为50-200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未经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92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