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砂土分类和鉴定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69520.9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6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龙伟;梁宇;陈淑芬;王广巍;曾燕;程金晶;黄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5/00 | 分类号: | G01N5/00;G01N1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陈立志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砂土 分类 鉴定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砂土分类和鉴定的装置,用以解决野外环境下,难以准确判断砂土粒径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测量筒,测量筒配套有不同规格的筛分筒,各筛分筒在使用时可拆卸安装于测量筒中;测量筒下端表面设有用于计量的刻度;各筛分筒均包括内管体,且内管体的管面上开设有与筛分筒规格相对应的筛分孔。本发明适用于岩土粒径勘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砂土分类和鉴定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类工程的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其中岩土工程勘察作为一种按照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在整个工程建设活动中正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前期基础工作角色。
目前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将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的质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见表1进一步分类。
表1砂土分类(引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但于砂土粒径较小,肉眼很难准确判断砂土粒径,导致定名出现错误,影响资料的准确性。往往都是将砂土样本带回实验室,用专用仪器进行分类判别。十分耽误资料完成时间,影响提交产品的进度。因此解决在现场高效和准确的对砂土进行定名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便携式砂土分类和鉴定的装置,用以解决野外环境下,难以准确判断砂土粒径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砂土分类和鉴定的装置,包括测量筒,测量筒配套有不同规格的筛分筒,各筛分筒在使用时可拆卸安装于测量筒中;测量筒下端表面设有用于计量的刻度;各筛分筒均包括内管体,且内管体的管面上开设有与筛分筒规格相对应的筛分孔。
进一步的,测量筒配套的筛分筒分为四种规格,四种规格对应的筛分孔的直径依次为0.075mm、0.25mm、0.5mm、2mm。
进一步的,各筛分筒还包括管盖和连接带;在各筛分筒中,内管体的管口设置环状凹槽,管盖上设置环状密封胶圈,管盖通过连接带进行旋转并最终盖塞在内管体的管口之中,管盖上的环状密封胶圈与内管体的管口的环状凹槽嵌合形成内部密闭空间。
进一步的,测量筒通过内管体上的嵌固端与测量筒套合在一起,所述嵌固端为沿着内管体的管口向外延伸再向下端延伸所形成,所述嵌固端内侧设计有螺纹,测量筒的上端也设计有螺纹;筛分筒和测量筒在套合后,通过嵌固端上的螺纹和测量筒的上的螺纹固定为一个整体。
进一步的,测量筒底部设计有底座,可以将整个装置平稳的放置在水平地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在野外的环境下,难以准确判断砂土粒径,从而导致定名出现错误的准确性问题;以及传统的需要取样后返回室内通过实验定名的时效性问题。因此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在野外对砂土进行快速准确的定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装置的筛分筒装入测量筒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筛分筒的立体图。
图中编号:筛分筒10、内管体11、管盖12、连接带13、测量筒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95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排水系统及其排水方法
- 下一篇:软包电池宽度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