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渣土车防撒漏智能AI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0657.6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6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钟银军;吕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银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4 | 分类号: | B60R11/04;B62D33/00;B62D21/15 |
代理公司: | 合肥信诚兆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9 | 代理人: | 崇鑫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渣土 车防撒漏 智能 ai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智能AI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渣土车防撒漏智能AI设备,其设置在渣土车车身的运料斗上,用于监控运料斗内的物料,基于渣土车防撒漏智能AI设备包括用于拍摄运料斗内承载物料状态的摄像装置,摄像装置的外侧罩设有箱体,箱体上具有箱门,箱门上嵌设有与摄像装置位置相对应的透光板,箱门上设置有用于刮除透光板上污垢的刮污装置。通过在渣土车的运料斗上设置缓冲装置,可降低渣土车行驶过程中机械震动以及路面震动对拍摄装置拍摄质量的影响,将拍摄装置罩收容在箱体内,可对拍摄装置起到有效防护作用,避免拍摄装置因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损坏,同时箱门上设置的刮污装置,可刮除透光板上的污垢,以保证拍摄装置的正常拍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AI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渣土车防撒漏智能AI设备。
背景技术
人工智能(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领域,它强调创造像人类一样工作和反应的智能机器。深度学习是AI的一个子集,AI其实是更广的一个定义。人工智能(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旨在创建智能机器,现在已成为技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通常非常专业和专一。
而近年来AI监控技术在渣土车上得到一定的推广及应用,可有效预防渣土车在运输物料过程中出现物料撒漏现象,避免污染周围道路环境。AI监控技术主要由摄像装置、AI图像识别系统以及后台终端系统组成。摄像装置拍摄车身料斗内物料的料量状态,AI图像识别系统对拍摄的料量状态图像或者视频进行AI识别,后台终端监控AI识别的结果。
而现有渣土上的智能AI监控设备的摄像装置,在渣土车行驶时,易受到来自渣土车自身的机械震动以及路面震动的影响,无法保证拍摄质量,同时拍摄装置在渣土车上的防护措施也不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损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了现有渣土上的智能AI监控设备的摄像装置,在渣土车行驶时易受到机械震动和路面震动的影响,使拍摄质量差,同时拍摄装置在渣土车上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损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渣土车防撒漏智能AI设备。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1、一种基于渣土车防撒漏智能AI设备,其设置在渣土车车身的运料斗上,用于监控运料斗内的物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渣土车防撒漏智能AI设备包括用于拍摄运料斗内承载物料状态的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的外侧罩设有箱体,所述箱体上具有箱门,所述箱门上嵌设有与所述摄像装置位置相对应的透光板,所述箱门上设置有用于刮除所述透光板上污垢的刮污装置;所述箱体的底部通过缓冲装置支撑在所述运料斗的入料口处;
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箱体的载板,所述载板的板体中部向下凹陷以与两端错位后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两侧相对竖立设置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相背的一侧均滑动设置有与相应所述支撑杆垂直的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远离相应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置在位于所述入料口两侧的所述运料斗斗壁顶部;所述载板底部的两侧均通过一弹性组件支撑在相应所述支撑板的顶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刮污装置包括与所述透光板外侧滑动接触的刮条以及用于驱使所述刮条在透光板上弧向往复运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收容在所述箱门上具有的容纳腔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摆杆、转轴、电机、转杆、连杆,所述转轴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内,所述摆杆的杆体中部与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转动插接,所述刮条的条体安装在所述摆杆的一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杆的一端垂直固定相连,所述转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转动相连,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摆杆的另一端转动相连。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的长度大于所述转杆的长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当所述刮条运动至距离所述电机的最远处时,所述转杆与所述连杆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而当所述刮条运动至距离所述电机的最近处时,所述转杆与所述连杆之间形成的夹角为平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银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柳州银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06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