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电磁加热型沥米电饭煲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0890.4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2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韩超;韩亚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亚兰;韩超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A47J36/02;A47J36/06;A47J36/2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顺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43 | 代理人: | 翁子毅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磁 加热 型沥米 电饭煲 | ||
一种新型的电磁加热型沥米电饭煲,主要结构包含有磁性外胆锅、锅盖、密闭于锅盖内腔中的开阀装置、顶端和开阀都设置有永磁体的开阀接力杆、永磁体米汤阀、底部开有米汤泄露孔,并安放在磁性外胆锅中的米饭锅,置于米饭锅下面的米汤盆、电磁感应线圈和控制系统等,当米被煮至7‑9成熟时,开阀装置得电,致使开阀接力杆下落,由开阀接力杆的下落动作,将开阀装置的开阀磁力效应接力作用于永磁体米汤阀,致使米汤阀开启,米饭锅中的米汤经泄漏孔下泄,实现米饭与米汤的彻底分离,使得做出的沥米饭上层和下层都非常松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饭煲制造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的电磁加热型沥米电饭煲。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一种电磁加热型沥米电饭煲,见图1,主要结构有外壳(1)、外胆锅(2)、底部和侧壁分布有孔眼的米饭锅(3)、电磁加热线圈(4)和锅盖(5),其特征是采用里层是米饭锅,外层是外胆锅的两层结构,米饭锅底与外胆锅底之间有一间隔空间,煮饭开始前,在米饭锅中添加合适量的水,使得水面高于米面适当距离,随着煮饭的进行,部分水分被米吸收和被蒸发掉,使得米汤的水面降低,逐渐低于半生熟米饭的上米面,由外胆锅中的留存的部分米汤继续沸腾产生的蒸来汽蒸煮米饭锅中的米饭,直至米饭熟透。这种结构上最大的不足就是没能实现米汤与米饭的彻底分离,正是由于米汤与米饭不能彻底分离,下层的米饭仍然会被米饭锅中米汤沸腾而上溢米汤泡沫的浸泡,造成做出的米饭上层较松散,下层仍然湿润现象,达不到高质量沥米饭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电磁加热沥米电饭煲的现实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电磁加热型沥米电饭煲,可以做出米饭与米汤彻底分离的高质量沥米饭。
一种新型的电磁加热型沥米电饭煲,主要包含有锅盖、开阀装置、开阀接力杆、底面开有米汤泄露孔的米饭锅、安放在米汤泄露孔上的米汤阀、独立的内置米汤盆、外胆锅、电磁加热线圈和控制系统。
所述开阀接力杆的顶端和下端还分别设置有接力永磁体和开阀永磁体,米饭锅的侧壁外设置有供开阀接力杆自由上下活动的导向槽,开阀接力杆安放于导向槽中。
所述开阀接力杆上部的凹槽可使得开阀接力杆悬挂于导向槽的上边沿,形成开阀接力杆的初始位置。
开阀装置的电气驱动机构可作用于开阀接力杆上的接力永磁体,由开阀接力杆将开阀装置得电后的开阀磁力效应进行接力和传递,开阀接力杆的下端接近于米汤阀,以开阀永磁体的磁吸力致使米汤阀开启。
所述开阀装置得电,可以隔着锅盖的下底板将磁推力作用于开阀接力杆的接力永磁体,使得开阀接力杆脱离悬挂的初始位置而因重力下落,完成开阀磁力效应的接力传递。
所述开阀接力杆下落,开阀接力杆下端的开阀永磁体就接近至米汤阀上的阀永磁体达足够近的距离,开阀永磁体对阀永磁体产生足够的磁吸力,导致米汤阀偏离对米汤孔关闭的位置而开启,米饭锅中米汤经泄露孔下泄至下面独立内置的米汤盆中,实现米汤与米饭的彻底分离。
所述米汤阀包括有阀永磁体、密封圈和定位柱,当米汤阀依自身重力安放在米汤泄漏孔上时,定位柱的外壁面与米汤泄漏孔的孔壁构成滑动配合,且所述密封圈紧贴米汤泄漏孔的边沿,形成对米汤泄漏孔的密闭。
所述开阀装置设置在锅盖的夹层内腔中,开阀装置隔着锅盖的内底板和蒸汽凝水隔板将磁力经外胆锅的锅口传递到开阀接力杆,使得开阀装置与煮饭的的水及蒸汽的完全隔绝。
所述开阀装置上的电气驱动机构既可以是由铁芯和电磁线圈组成的静止结构,也可以是由电磁铁和其控制伸出或缩回的永磁体组成的可动结构。
所述控制系统输出开阀信号的两个端头可以与电磁线圈的两个接线端子电气连接,也可以与电磁铁的两个接线端头电气连接。
所述开阀装置得电,可以使得电磁线圈在铁芯的端头发出磁力线;开阀装置断电,磁力线消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亚兰;韩超,未经韩亚兰;韩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08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