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洞连续变滚转机构线缆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71478.4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7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邓章林;邓晓曼;阎成;熊能;李兵;张胜;张伟;蒋明华;马列波;唐子奇;敬华;熊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H75/38 | 分类号: | B65H75/38;B65H75/44;B65H75/48;G01M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6219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洞 连续 转机 线缆 保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洞连续变滚转机构线缆保护方法。该线缆保护方法通过反馈单元和自动收线器实现,反馈单元安装在驱动装置上,自动收线器的转轮上缠绕测试线缆。模型的滚转角为0°时,自动收线器处于自然状态,转轮上缠绕有适当长度的测试线缆,当滚转机构转动后,滚转角绝对值变大,转轮转动,自动收线器向滚转轴方向伸出测试线缆;当滚转轴滚转角绝对值变小,自动收线器在卷簧作用下收回伸出的测试线缆。该线缆保护方法简单、运行可靠,能够确保测试线缆在一定的伸缩范围内收放自如,并进一步限定了风洞连续变滚转机构的安全滚转范围,既满足了滚转试验要求,又确保了测试线缆和风洞连续变滚转机构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洞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洞连续变滚转机构线缆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在风洞试验中,经常需要测量各类飞行器(或部件)模型在不同滚转角下的气动力特性,还会通过模型攻角和滚转角的组合实现模型侧滑角。模型变滚转角一般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手动方式需停止试验,通过人工对机构滚转角进行调整,每次只能更换一个滚转角;自动方式则一般通过电机等驱动装置,实现吹风过程中滚转角连续变化,自动方式可大大提升试验效率,这类自动装置一般称为风洞连续变滚转机构。
在风洞连续变滚转机构中,天平线等测试线缆在模型滚转角变化时会跟随风洞连续变滚转机构运动,有必要对测试线缆进行保护,避免测试线缆在风洞连续变滚转机构内部出现挤压和拉拽。极端情况下,若出现风洞驱动装置失控,风洞连续变滚转机构会连续滚转多圈,大大超出安全范围,测试线缆必定会被损坏。
当前,有必要发展一种风洞连续变滚转机构线缆保护方法,保证测试线缆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洞连续变滚转机构线缆保护方法。
本发明的风洞连续变滚转机构线缆保护方法使用的线缆保护装置安装在风洞超扩段驻室的上下弯刀支架上,风洞超扩段驻室上下弯刀支架的中部为中部支架,中部支架的中心开有空腔,滚转轴安装在中部支架的前端,驱动装置安装在中部支架的后端,滚转轴和驱动装置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滚转轴、联轴器和驱动装置与中部支架同轴;滚转轴上开有与中部支架内部的走线孔相连通的穿线孔;风洞模型的尾端插入并固定在滚转轴上,风洞模型的测试线缆从风洞模型的尾端伸出经穿线孔进入走线孔;控制系统控制驱动装置进行滚装运动;所述的线缆保护装置包括反馈单元和自动收线器;反馈单元安装在驱动装置上,反馈单元接收驱动装置的滚转运动反馈信号;自动收线器的转轮上缠绕测试线缆;
所述的中部支架上固定有限位传感器,滚转轴上固定有与限位传感器对应的限位块Ⅰ;
所述的自动收线器的主体为转轮,转轮的一侧通过底板固定在中部支架上;底板的中心设置有圆柱形中心柱,圆柱形中心柱从转轮的另一侧伸出转轮,圆柱形中心柱的顶端设置有螺纹,盖板穿过圆柱形中心柱后通过与螺纹配装的螺母固定在转轮的另一侧上,螺母限制转轮窜动;盖板上设置有卡扣,转轮的另一侧上设置有与卡扣对应的圆弧形槽,转轮的另一侧上还固定有一个横跨圆弧形槽的限位块Ⅱ;转轮的内腔安装有卷簧,卷簧的一端固定在圆柱形中心柱上,绕中心柱后,另一端通过卡卷簧销固定在转轮的内壁上;
驱动装置、反馈单元、限位传感器与控制系统之间分别通过信号线缆连接。
本发明的风洞连续变滚转机构线缆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测试线缆缠绕在自动收线器的转轮上;测试线缆的一端从转轮的圆弧形槽引出,通过卡扣固定在转轮上,并连接外接的测试系统;测试线缆的另一端引出转轮后,依次经中部支架的穿线孔、滚转轴的走线孔与风洞模型的测试线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14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