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T-S模糊的车辆横纵向耦合稳定性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71856.9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64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赵健;陈志成;朱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30/02 | 分类号: | B60W30/02;B60W50/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崔斌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糊 车辆 纵向 耦合 稳定性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T-S模糊的车辆横纵向耦合稳定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车辆动力学,搭建包含车辆纵向车速、侧向车速和横摆角速度的车辆三自由度非线性模型;
步骤二、根据T-S模糊理论将车辆三自由度非线性模型转换为3个车辆三自由度线性模型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包含4个模糊规则;
步骤三、根据驾驶员的车辆控制期望值,在3个车辆三自由度线性模型的子系统中分别设计了H∞鲁棒控制器用于车辆稳定性控制;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求解各个子系统中H∞鲁棒控制器的参数;
步骤四、并行分布式补偿架构根据分段式T-S模糊输出的子系统控制器权值整合3个子系统H∞鲁棒控制器的输出,作用于车辆三自由度非线性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T-S模糊的车辆横纵向耦合稳定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的具体方法如下:
11)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坐标系下,车辆关于力和力矩的动力学方程为:
式中,m表示整车质量;表示车辆纵向加速度;vy表示车辆侧向速度;ω表示车辆横摆角速度;F1表示轮胎作用在车辆前轴的侧向力;δ表示前轮转角,由驾驶员输入;Fux表示控制器施加在车辆质心处的纵向力;表示车辆侧向加速度;vx表示车辆纵向速度;F2表示轮胎作用在车辆后轴的侧向力;Fuy表示控制器施加在车辆质心处的侧向力;Iz表示车辆转动惯量;表示车辆横摆加速度;a表示车辆质心到前轴的纵向距离;b表示车辆质心到后轴的纵向距离;Tuz表示控制器施加在车辆质心处的横摆力矩;
12)sinδ=0,cosδ=1;那么车辆动力学方程可以重新定义为:
式中,m表示整车质量;表示车辆纵向加速度;vy表示车辆侧向速度;ω表示车辆横摆角速度;Fux表示控制器施加在车辆质心处的纵向力;表示车辆侧向加速度;vx表示车辆纵向速度;F1表示轮胎作用在车辆前轴的侧向力;F2表示轮胎作用在车辆后轴的侧向力;Fuy表示控制器施加在车辆质心处的侧向力;Iz表示车辆转动惯量;表示车辆横摆加速度;a表示车辆质心到前轴的纵向距离;b表示车辆质心到后轴的纵向距离;Tuz表示控制器施加在车辆质心处的横摆力矩;
13)轮胎前、后轮侧偏角近似为:
式中,af表示轮胎前轮的侧偏角;δ表示前轮转角,由驾驶员输入;vy表示车辆侧向速度;a表示车辆质心到前轴的纵向距离;ω表示车辆横摆角速度;vx表示车辆纵向速度;ar表示轮胎后轮的侧偏角;b表示车辆质心到后轴的纵向距离;
14)轮胎作用在车辆前轴和后轴的侧向力近似求得:
式中,F1表示轮胎作用在车辆前轴的侧向力;F2表示轮胎作用在车辆后轴的侧向力;k1表示轮胎前轮的侧偏刚度;k2表示轮胎后轮的侧偏刚度;af表示轮胎前轮的侧偏角;ar表示轮胎后轮的侧偏角;
15)选用车辆侧向速度、横向速度以及横摆角速度作为系统状态变量,即x=[vx,vy,ω]T;选用控制器施加在车辆质心处的纵向力、侧向力和横摆力矩作为系统控制输入,即u=[Fux,Fuy,Tuz]T;选用驾驶人输入的前轮转角作为系统的输入扰动,即:W=δ;那么,车辆三自由度非线性模型整理为:
式中,表示系统状态变量的微分;B表示系统输入矩阵;u表示系统控制输入;Bw表示系统输入扰动矩阵;w表示系统输入扰动;y表示系统输出;C表示系统输出矩阵;x表示系统状态变量;f(x)表示与系统状态变量相关的非线性函数;且
式中,x1表示系统状态变量的第一个参数;x2表示系统状态变量的第二个参数;x3表示系统状态变量的第三个参数;k1表示轮胎前轮的侧偏刚度;k2表示轮胎后轮的侧偏刚度;m表示整车质量;a表示车辆质心到前轴的纵向距离;b表示车辆质心到后轴的纵向距离;Iz表示车辆转动惯量;
公式(5)中的四组非线性因素,分别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185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水抑菌可降解的淡水鱼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微生物发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