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系统及具有该制冷系统的冰箱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2134.5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8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陈建全;万彦斌;刘建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41/37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郭红岩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系统 具有 冰箱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制冷系统及具有该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依序连接形成供制冷剂流动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蒸发器和储液包,所述回路具有形成在所述毛细管的末端处且其内径由细变粗的变径区段,所述变径区段包括所述毛细管的末端以及与所述毛细管的末端连接并相通的制冷剂管,所述变径区段容置于所述储液包的储液腔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降低毛细管末端的喷发噪声,消减喷发引起的振动;并且使储液包中的液相制冷剂从毛细管末端中的制冷剂吸收热量而蒸发,增大制冷效率,降低液相制冷剂进入压缩机造成压缩机的损坏的几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系统,以及具有该制冷系统的冰箱,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冰箱,其制冷系统中,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通常采用毛细管进行节流降压。原理上讲,高压中温的液相制冷剂进入毛细管,在毛细管壁面的摩擦力作用下,制冷剂受到的阻力逐渐增大,制冷剂压力和温度也在逐渐降低,最终在毛细管出口处达到了蒸发压力下的两相制冷剂状态,高速进入蒸发器。
然而,在毛细管和蒸发器的连接处,由于管路内径陡然剧增而导致压力突变的影响,制冷剂从毛细管高速喷出后发生相变而产生大量气泡,随着压力持续降低,这些气泡增大直至破裂,由此产生喷发噪音,这些噪音会导致冰箱的整体噪音增大,用户体验感极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以及具有该制冷系统的冰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依序连接形成供制冷剂流动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蒸发器和储液包,所述回路具有形成在所述毛细管的末端处且其内径由细变粗的变径区段,所述变径区段包括所述毛细管的末端以及与所述毛细管的末端连接并相通的制冷剂管,所述变径区段容置于所述储液包的储液腔内。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过渡管,所述过渡管的末端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过渡管的起始端与所述毛细管的末端连接并相通,且所述过渡管的起始端构成所述制冷剂管;
所述毛细管的末端和所述过渡管的起始端容置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毛细管中的制冷剂于所述储液包内喷射入所述过渡管中。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渡管的内径大于所述毛细管的内径且小于所述蒸发器的管内径。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渡管设置为自其起始端向后的至少部分呈内径恒定,所述毛细管、所述过渡管以及所述蒸发器的管路形成具有至少三级的台阶结构且内径逐级增大;
或者,所述过渡管设置为自其起始端向其末端呈内径逐渐增大的锥形。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毛细管的起始端位于所述储液包外;
所述过渡管的末端延伸出所述储液包外,且所述过渡管中的制冷剂在所述储液包外进入所述蒸发器;或者,所述过渡管全部容置于所述储液包的储液腔中,且所述过渡管中的制冷剂在所述储液包内进入所述蒸发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毛细管的末端配接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端,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端构成所述制冷剂管;
所述毛细管的末端和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端容置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毛细管中的制冷剂于所述储液包内喷射入所述蒸发器中。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液包的储液腔包括底部腔和在竖直方向位于所述底部腔上方的顶部腔,所述底部腔设置有制冷剂入口,所述顶部腔设置有制冷剂出口。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毛细管自所述储液包顶侧延伸入所述顶部腔,并自所述顶部腔向下延伸,所述毛细管的末端在竖直方向位于所述制冷剂出口和所述制冷剂入口;所述制冷剂管自其起始端向上延伸至所述顶部腔,并且自所述储液包顶侧延伸到所述储液包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21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