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石材荔枝面的高细密度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72189.6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32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潘明杰;金童;李优迈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明杰 |
主分类号: | B24B27/00 | 分类号: | B24B27/00;B24B41/06;B24B41/02;B24B41/04;B24B55/06;B24B47/12 |
代理公司: | 温州宏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08 | 代理人: | 戴伟洲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石材 荔枝 细密 处理 装置 | ||
用于石材荔枝面的高细密度处理装置,包括设备基座、用于固定石材的固定装置、用于打磨石材的打磨装置和用于清洁石材表面灰尘的吸尘装置,所述打磨装置包括滑动连接于设备基座的滑动杆、用于驱动滑动杆沿设备基座X轴方向运动的伺服电机、固定连接于滑动杆的固定轴、活动连接于固定轴的打磨壳体和用于驱动打磨壳体绕固定轴进行圆周运动的旋转电机,所述打磨壳体呈圆柱形,所述打磨壳体表面设有若干个均匀排布于打磨壳体表面的通孔,所述打磨壳体内设有若干个打磨珠、滑动连接于固定轴的若干个压力柱和用于驱动压力柱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打磨珠的直径大于或等于通孔的直径,所述打磨壳体与石材接触面的一排通孔的数量与压力柱的数量相适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材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用于石材荔枝面的高细密度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荔枝面石材在传统工艺中,是通过形如荔枝皮的锤在石材表面敲击而成,从而在石材表面形成形如荔枝皮的粗糙表面,荔枝面石材分为机荔面和手荔面,分别是通过机器制造和通过手工制造,一般而言,手荔面比机荔面更细密一些,但费时费力,为了满足现代工业的需求,基本上都是通过机器将石材打磨成荔枝面,现有技术中的石材荔枝面打磨设备存在以下缺陷:第一,无法保证打磨出的荔枝面的细密度;第二,重复打磨石材的过程中,打磨元件上会沾上一些石材上的粉尘,影响打磨元件上凸块的厚度,导致打磨出的石材荔枝面表面凹凸不均;第三,石材表面被打磨过后,石材表面的凹坑内的粉尘需要人工后续进行清理,费时费力;第四,传统工艺的打磨元件一直是通过同一打磨面对石材进行打磨,打磨元件上的凸块容易被磨平,后期维修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石材荔枝面细密度、石材荔枝面表面凹凸均匀、能够自动清洁石材表面粉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用于石材荔枝面的高细密度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用于石材荔枝面的高细密度处理装置,包括设备基座、用于固定石材的固定装置、用于打磨石材的打磨装置和用于清洁石材表面灰尘的吸尘装置,所述打磨装置包括滑动连接于设备基座的滑动杆、用于驱动滑动杆沿设备基座X轴方向运动的伺服电机、固定连接于滑动杆的固定轴、活动连接于固定轴的打磨壳体和用于驱动打磨壳体绕固定轴进行圆周运动的旋转电机,所述打磨壳体呈圆柱形,所述打磨壳体表面设有若干个均匀排布于打磨壳体表面的通孔,所述打磨壳体内设有若干个打磨珠、滑动连接于固定轴的若干个压力柱和用于驱动压力柱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打磨珠的直径大于或等于通孔的直径,所述打磨壳体与石材接触面的一排通孔的数量与压力柱的数量相适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石材进行荔枝面加工时,首先通过固定装置将石材固定,由于打磨壳体表面设有若干个均匀排布于打磨壳体表面的通孔,当通孔与石材表面相切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压力柱向竖直向下方向运动,由于打磨壳体内设有打磨珠,打磨珠由于重力作用会卡在与石材表面相切的一排通孔中,然后通过压力柱使打磨珠与石材表面发生紧密接触,在石材表面留下凹坑,然后通过伺服电机带动固定轴在设备基座X轴方向运动,使得打磨装置沿X轴方向不断加工出凹坑,由于打磨壳体表面设有若干个均匀排布于打磨壳体表面的通孔,可以保证石材表面打磨出的荔枝面细密度很高且荔枝面表面凹凸均匀,同时,由于旋转电机驱动打磨壳体绕固定轴进行圆周运动,使得打磨壳体内的打磨珠也随之发生圆周运动,每次对石材表面进行加工时,与石材紧密接触的打磨珠都可能不同,打磨珠每次与石材接触的面也都可能不同,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对打磨珠的磨损,延长打磨珠的使用寿命,即使打磨珠损坏,只需要更换打磨珠即可,维修成本很低,另外,通过吸尘装置随着打磨装置完成对石材表面的加工工作后,可及时地清理石材表面的粉尘和碎屑,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吸尘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固定轴上的吸尘泵、粉尘收集箱和位于压力柱上的吸尘元件,所述压力柱内部镂空,所述吸尘元件与吸尘泵、粉尘收集箱通过连接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明杰,未经潘明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21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