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列车裙板变形测试的传感器安装夹具及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73816.8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77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谢素超;汪浩;刘项;孙成名;周伟;冯哲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21/32 | 分类号: | G01B21/32;G01M17/08;B25B1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周孝湖 |
地址: | 41008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列车 变形 测试 传感器 安装 夹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裙板变形测试的传感器安装夹具及安装方法,包括:连接杆;两个第一夹具,两个第一夹具分别安装在连接杆的两端,两个第一夹具分别与裙板两侧的设备架支架工字梁相连接;第二夹具,安装在连接杆上,传感器安装在第二夹具上,第二夹具能沿连接杆的周向转动。该传感器安装夹具能够将传感器在高速列车设备舱内稳固地安装,使传感器对准裙板的待测试位置的法向方向;并且该传感器可适用于不同高速列车车型的不同设备舱内设备架支架工字梁间隔以及不同裙板的尺寸大小,安装自由度大、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结构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速列车裙板变形测试的传感器安装夹具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铁路网四通八达,列车运行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高速列车各部件必须有足够的结构强度才能适应各种恶劣运行环境,从而保障列车的顺利运行和乘客的生命安全。设备舱位于高速列车的底部,是列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支架、裙板、底板、端板等结构组成,并通过裙板及支架与高速列车车体的连接。裙板作为列车设备舱的关键部位之一,还起到保护设备、导流通风等作用,并满足了高速列车的供水吸污、维护检查等各项作业需要。
在列车的高速运行过程中,设备舱的裙板、底板均会承受较强的气动载荷,如若发生损伤,势必将影响设备舱结构的强度性能,并直接影响乘客的生命安全。因此,研究气动载荷对高速列车的设备舱强度的影响是高速列车设计和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高速列车设备舱结构强度的研究中,需要通过测试仪器测量设备舱裙板、底板等重要部位的变形量,从而分析不同线路条件、大风环境和运行车速等运行条件下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联合其他数据分析并获取设备舱结构的气动梯度载荷,并为设备舱结构的仿真分析提供计算依据和边界条件等。设备舱的变形可以采用位移传感器对准被测裙板、底板中心的法向进行测试。
在一般使用中,位移传感器可以通过自身或基座的固定螺丝孔,根据实际的安装空间和设施需要,直接或与其他装置配合间接安装并使用。但是,对于列车设备舱的研究中,显然不能对高速列车造成破坏或改变列车的结构,同时研究过程中列车需要进行高速运行,测试环境非常恶劣,难以对传感器进行稳固、有效地固定。此外,设备舱的空间狭小逼仄,在底板位置安装竖直的位移传感器尚且十分困难,在裙板位置处安装还要根据需要对传感器进行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的调整以对准裙板的法向,因此传感器的安装更是难上加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列车裙板变形测试的传感器安装夹具及安装方法,以至少解决在高速列车的裙板位置处安装用于检测裙板变形的位移传感器难度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速列车裙板变形测试的传感器安装夹具,包括:
连接杆;
两个第一夹具,两个第一夹具分别安装在连接杆的两端,两个第一夹具分别与裙板两侧的设备架支架工字梁相连接;
第二夹具,安装在连接杆上,传感器安装在第二夹具上,第二夹具能沿连接杆的周向转动。
进一步地,连接杆为圆杆,第一夹具包括一第一圆柱形套筒,第一圆柱形套筒套设在连接杆上,第一圆柱形套筒通过第一紧固螺栓与连接杆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夹具还包括一夹持组件,夹持组件与第一圆柱形套筒相连接,第一夹具通过夹持组件可拆卸地夹持安装在设备架支架工字梁上。
进一步地,夹持组件包括一安装板,第一圆柱形套筒安装在安装板上,安装板的两端设有挡板;安装板两端的挡板之间通过一长螺栓和一螺母相连接,以将夹持组件可拆卸地夹持安装在设备架支架工字梁上。
进一步地,挡板呈“C”字形,挡板的中部开设有通孔,长螺栓穿过通孔将安装板两端的挡板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38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