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立体空腔循环导流的面料、其制作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4364.5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4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许金泰;李颖泉;梁春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D04B1/12;D04B1/16;D04B1/14;D04B1/18 |
代理公司: | 泉州凡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57 | 代理人: | 左珺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立体 空腔 循环 导流 面料 制作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立体空腔循环导流的面料、其制作方法及应用,包括装饰纱线以及针织编织机器一体编织的面料本体、立体空腔区域,所述立体空腔区域呈阶梯状的“И”结构,在“И”右下位置和左上位置有两个开口,所述立体空腔区域为中空状态,所述装饰纱线通过开口与立体空腔区域进行穿绕,所述立体空腔区域设于面料本体上,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不同于各部分独立编织,后续缝合的耗时耗力,本技术直接使用电脑横编机器一次编织成型,无缝连接,省时省力,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也开创了立体空腔编织组织应用在针织鞋面上形式,为类似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立体空腔循环导流的面料、其制作方法及应用,属于针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针织是利用织针把各种原料和品种的纱线构成线圈、再经串套连接成针织物的工艺过程。针织物质地松软,有良好的抗皱性与透气性,并有较大的延伸性与弹性,穿着舒适。针织产品除供服用和装饰用外,还可用于工农业以及医疗卫生和国防等领域。针织分手工针织和机器针织两类。手工针织使用棒针,历史悠久,技艺精巧,花形灵活多变,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和发展。
在针织鞋面的制作中,传统的针织鞋面透气功能主要依靠挑孔组织或者薄透编织材料实现,随着针织鞋面种类越来越丰富,鞋面之间的同质化也原来越严重,长此以往,将对针织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且制作通常将各部分独立编织,后续缝合耗时耗力,因此,需要研究出一些新的编织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中的至少一者,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立体空腔循环导流的面料,该面料包括装饰纱线以及一体编织的面料本体、立体空腔区域,所述立体空腔区域呈阶梯状的“И”结构,在“И”右下位置和左上位置有两个开口,所述立体空腔区域为中空状态,所述装饰纱线通过开口与立体空腔区域进行穿绕,所述立体空腔区域设于面料本体上,所述装饰纱线设于面料本体上,所述立体空腔区域包括空腔区域面层和空腔区域底层。
进一步地,所述立体空腔区域的编织材料及其使用数量根据设计者要求任意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立体空腔区域的最小组织单位的长度由进行面编织的织行数而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立体空腔区域的最小组织单位的宽度由进行面编织的织列数而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立体空腔区域的最小组织单位的隆起高度由面编织的行数跟底编织的行数之差决定,
其中,面编织的行数越多,隆起越明显,反之亦然;
其中,若面编织的行数和底编织的行数相等,则不会隆起。
进一步地,所述立体空腔区域越大,运动时的空气流动性越好。
进一步地,所述面料本体包括有面料面层和面料底层,所述面料面层设于面料底层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面料底层与空腔区域底层处于同一平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面料在针织鞋面、针织衣物、针织床品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立体空腔循环导流的面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包括装饰纱线以及一体编织的面料本体、立体空腔区域,所述立体空腔区域呈阶梯状的“И”结构,在“И”右下位置和左上位置有两个开口,所述立体空腔区域为中空状态,所述装饰纱线通过开口与立体空腔区域进行穿绕,所述立体空腔区域设于面料本体上,所述装饰纱线设于面料本体上,其中,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部分:进行从左至右单程的面编织与底编织,以及底编织与二段面吊目交叉编织,而后进行从右至左回程面编织与针底编织,以及底编织与二段面吊目交叉编织,编织成型的是面料本体;
第二部分:编织立体空腔区域,该编织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43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