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土壤层弥散混合接种的柱塞泵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75033.3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42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翔;王雷;闫政;刘进;王杨杨;胡妍玢;王金生;刘慧;郑明霞;余红;郭可昕;席北斗;李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刘冬梅;范国锋 |
地址: | 10001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土壤 弥散 混合 接种 柱塞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土壤层弥散混合接种的调控方法,包括对土壤层接种一种或多种微生物,并任选种植植物,具体为对土壤进行处理,接种第一菌剂,种植修复性植物,并用柱塞泵混合接种第二菌剂。本发明提供的调控方法和技术装备能够有效减少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实现原位修复,是一种安全、环保、高效、经济和实用的污染土壤修复调控技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层弥散混合接种微生物调控方法以及所用的设备,属于土壤修复、改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多环芳烃类物质(多环芳烃)是一类广泛分布并稳定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含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的有毒有机污染物,石油及石油制品的泄露是其主要来源之一。石油类物质进入土壤,可引起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如堵塞土壤孔隙,改变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和结构,引起土壤有机质的碳氮(C/N)和碳磷比(C/P)的变化,甚至会破坏土壤中原有碳、氮、磷的比值,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微生物区系的变化。有机污染容易使土壤板结,酸碱度改变,使土壤的结构和组成遭到破坏。
而重金属也是土壤的又一污染源,据统计,当前我国被污染的土壤面积达到5000万亩以上,土壤中的各种重金属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由于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难以降解等特点,对于土壤的自循环能力有很大影响,也很容易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很多受污染土壤往往同时存在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情况,探索综合调控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方法和系统设备等是一项涉及人类生存的重要工作。目前采用的修复技术主要有气相抽提法、热脱附法、化学淋洗法、氧化还原法、生物及植物修复法等,但仍存在修复效率低、成本高、易造成二次污染、易破坏土壤结构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对污染土壤层弥散混合接种微生物,并种植适当的植物,以图综合修复土壤,能够高效、长久、不可逆地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且不会对土壤结构进行破坏。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生物土壤层弥散混合接种的调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土壤层接种一种或多种微生物,并任选种植植物,具体包括对土壤进行处理,接种第一菌剂,种植修复性植物,接种第二菌剂。
本发明中,对土壤进行处理包括代调控的污染土壤区域进行翻耕,养护,养护时间约为1至2个月,养护期间保持土壤湿度。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菌剂的菌种是选自酵母菌、光合菌、盐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一种或多种,优选酵母菌、盐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以质量比(1~6):(1~5):1形成复合菌剂,更优选所述菌剂与生物质碳源共同施加。
本发明中,所述生物质碳源为热解碳,优选与无机粒料混合使用,更优选制备过程中在热解装备中原位混合。
本发明中,在加入植物性碳源的同时或之后,在分离热解碳颗粒之前,向热解炉中加入氧化钙和/或碳酸钙,最终形成碳酸钙掺杂的热解碳,并压制成型。
本发明中,第一菌剂与热解碳复合,形成包含第一菌剂和热解碳的菌剂复合物,然后向土壤层接种,其施加量为1%~5%,优选2%~4%,按土壤的干重计。
本发明中,所述修复性植物选自水稻、小麦、黑麦草、高粱、玉米、蓖麻、苎麻等,种植5-30天内向土壤层弥散混合接种第二菌剂。
本发明中,所述第二菌剂的菌种选自白腐真菌和/或丛枝菌根真菌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黄孢原毛平革菌和幼套球囊霉,优选通过柱塞泵施加第二菌剂。
本发明中,第二菌剂接种在植物根部附近区域距土壤表层5~25cm,优选8-18cm深的位置,接种量为0.8~1.5g/m2,优选为0.9~1.2g/m2,优选多次、分层接种。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50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