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基坑底板抗浮固定结构及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5273.3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0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于洋;王健海;王宁;张鹏;周阳;周辉;赵建康;张学辉;董民;赵晟;徐蕊;李金元;董刚;高明生;王燕;李桂霞;李大军;黄晶;闫立龙;马少军;孙强;陈宇;吴佳文;谷梓涵;孙鹏超;汪凉;张全贺;陈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02D31/12 | 分类号: | E02D31/12;E02D17/04;E02D2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基坑 底板 固定 结构 施工工艺 | ||
1.一种隧道基坑底板抗浮固定结构,包括沿接坑的深度方向围绕基坑内壁固定在基坑内的若干个支护桩(1),所述支护桩(1)围设成环装的区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护桩(1)朝向迎坑侧面固定有承接螺栓(2),位于同侧的所有承接螺栓(2)上共同焊接有一连接钢筋(3),并使若干个连接钢筋(3)围设成环状,基坑内设置有交错排列的若干个支护钢筋(4),支护钢筋(4)的两端分别与临近的连接钢筋(3)相互焊接,最后在支护钢筋(4)上浇筑混凝土形成底板并将每个支护桩(1)与底板相互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基坑的底板抗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螺栓(2)为膨胀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基坑底板抗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支护桩(1)的连接钢筋(3)上固定有若干个支护钢筋(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基坑的底板抗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承接螺栓(2)的端部还安设有一限制连接钢筋(3)与承接螺栓(2)脱离的限位组件(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基坑的底板抗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套设在承接螺栓(2)端部的套筒(51),以及固定在套筒(51)一端的限位片(52),限位片(52)的尺寸大于套筒(51)的截面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基坑的底板抗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51)内开设有与承接螺栓(2)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7.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一种隧道基坑底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材料准备,根据设计需求,准备承接螺栓(2),连接钢筋(3),支护钢筋(4);并根据基坑内部空间确定连接钢筋(3),支护钢筋(4)的具体长度和数量,并事先进行剪切;
S2:承接螺栓(2)固定,确定承接螺栓(2)在支护桩(1)的固定高度和位置,并在支护桩(1)迎坑面的一侧开设出用于固定承接螺栓(2)的孔洞,再将承接螺栓固定在孔洞内;
S3:连接钢筋(3)定位固定,在同侧所有的承接螺栓(2)上共同搭放有一连接钢筋(3),然后将连接钢筋(3)与每个承接螺栓(2)的搭接位置相互焊接固定,并使所有连接钢筋(3)的两端相互衔接,形成环状区域;
S4:支护钢筋(4)定位固定,将支护钢筋(4)设置有两组,每组支护钢筋(4)并排设置,并使支护钢筋(4)的两端分别搭放在对应一侧的连接钢筋(3)上,再将支护钢筋(4)与连接钢筋(3)的连接点相互焊接,两组支护钢筋(4)交错排列,最后将两组钢筋的交错位置进行绑扎;
S5:底板浇筑成型,将混凝土泵入进基坑底部,使混凝土均匀分布,并将支护钢筋(4)填筑于混凝土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隧道基坑底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3之前加入一步骤:将限位组件(5)安装在每个承接螺栓(2)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隧道基坑底板施工工艺,在S3后增加一步骤,在每个承接螺栓(2)的正上方设置有一定位管(6),定位管(6)与连接钢筋(3)相互焊接,并使定位管(6)的轴向朝向承接螺栓(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隧道基坑底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5前增加一步骤,将定位管(6)内进行封堵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527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