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逐口抽吸卷烟烟气捕集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5398.6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9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凤梅;刘志华;唐石云;蒋薇;司晓喜;朱瑞芝;蒋昆明;杨晨;刘春波;何沛;李振杰;杨继;苏钟璧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G01N30/06;G01N30/02;G01N30/72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亢能 |
地址: | 65023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抽吸 卷烟 烟气 集装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逐口抽吸卷烟烟气捕集装置和方法,包括负压瓶支架,负压瓶支架中均匀设有若干负压瓶,若干负压瓶上端设有卷烟夹持器,卷烟夹持器一端夹持卷烟,另一端设有气流管路,将气流管路依次插入负压瓶中捕集烟气;每一个负压顶空瓶捕集一口卷烟烟气。本发明能对逐口抽吸的卷烟烟气进行有效捕集,并可直接用于逐口抽吸烟气挥发性半挥发性成分的在线分析,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单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逐口抽吸卷烟烟气捕集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吸烟者对卷烟的感官感受主要来自于卷烟烟气。吸烟者感到每口烟气的香吃味存在一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概括起来说即烟支在燃吸过程中烟丝体本身、滤嘴、卷烟盘纸以及人为因素对主流烟气共同作用的一种动态平衡。由于卷烟的抽吸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只有对烟气成分进行逐口抽吸分析研究才能够准确揭示卷烟烟气的实际变化规律。卷烟烟气逐口抽吸研究已成为烟草化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深入了解卷烟主流烟气每口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及其传输规律,是烟草科技人员一直从事的研究。
为了实现对卷烟主流烟气的逐口分析,需要开发一种装置来实现对卷烟逐口烟气的捕集。由于气体样本不易收集和保存,逐口抽吸的烟气挥发性半挥发性物质含量较低,检测难度较大,因此,开发一种专用于逐口抽吸卷烟烟气捕集装置及成分分析应用方法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逐口抽吸卷烟烟气捕集装置和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单等优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逐口抽吸卷烟烟气捕集装置,包括负压瓶支架(5),负压瓶支架(5)中均匀设有若干负压瓶(4),若干负压瓶(4)上端设有卷烟夹持器(2),卷烟夹持器(2)一端夹持卷烟,另一端设有气流管路(3),将气流管路(3)依次插入负压瓶(4)中捕集烟气;每一个负压顶空瓶(4)捕集一口卷烟烟气。
进一步地,所述的卷烟夹持器(2)设有夹持器调节阀,调节夹持器的直径为5~9mm。
进一步地,所述的负压顶空瓶(4)的压力为40~200 kPa,体积为20~60 mL。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流管路(3)直径为0.2~1cm,长度为5~20cm,近负压瓶(4)端为尖嘴,便于插入负压顶空瓶盖中。
进一步地,若干负压瓶(4)之间通过电磁阀(6)连接。
本发明还涉及的基于上述的装置的烟气捕集方法,按以下进行:
根据不同卷烟(1)直径调节卷烟夹持器(2)尺寸,在点燃卷烟(1)的同时,将气流管路(3)的尖嘴端经过其中一个负压瓶(4)瓶盖插入顶空瓶,持续捕集1~3 s后,拔出气流管路(3),取下顶空瓶即可进行抽吸第一口卷烟烟气挥发性半挥发性成分的在线分析;
阴燃27~59 s后,将气流管路(3)的尖嘴端经过下一个负压顶空瓶(4)瓶盖插入顶空瓶,持续捕集1~3 s后,拔出气流管路(3),取下顶空瓶即可进行抽吸第二口卷烟烟气挥发性半挥发性成分的在线分析;
重复以上步骤,依次捕集抽吸完整支卷烟的逐口烟气,进仪器分析。
本发明还涉及的基于上述的装置的烟气捕集方法,按以下进行:
根据不同卷烟(1)直径调节卷烟夹持器(2)尺寸,关闭所有的控制阀或电磁阀(6),在点燃卷烟(1)的同时,将气流管路(3)的尖嘴端经过其中一个负压顶空瓶(4)瓶盖插入顶空瓶,持续捕集1~3 s后,拔出气流管路(3);阴燃27~59 s后,将气流管路(3)的尖嘴端经过其中另外一个负压顶空瓶(4)瓶盖插入顶空瓶,持续捕集1~3 s后,拔出气流管路(3);重复以上步骤,依次捕集抽吸完整支卷烟的逐口烟气,取下顶空瓶即可进行逐口抽吸卷烟烟气挥发性半挥发性成分的在线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53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慧人行横道线装置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降低电炉耐材消耗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