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标准油样自动输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5911.1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3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于鲜莉;车传强;赵建利;李昂;谢明佐;赵雷;付楚珺;刘琦;郑思齐;张慧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5D7/03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任志龙 |
地址: | 01002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准 自动 输出 装置 | ||
1.一种标准油样自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装置本体(1)、出油管(2)以及流量调节机构,所述出油管(2)的一端与配置装置本体(1)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流量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板(17)、调节板(18)以及转动组件,所述固定板(17)固定安装于出油管(2)内,所述固定板(17)开设有固定孔(19),所述调节板(18)转动安装于出油管(2)内且所述调节板(18)绕其轴线轴向均匀开设有若干调节孔(22),所述调节孔(22)逐渐变大,所述转动组件用于驱动调节板(18)绕其轴线进行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油样自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蜗轮(27)、蜗杆(28)以及驱动电机(29),所述蜗轮(27)固定套设于调节板(18)的外周面,所述蜗轮(27)的外周面穿出出油管(2)外,所述调节板(18)通过密封轴承与出油管(2)转动配合,所述蜗杆(28)转动安装于出油管(2)外并与蜗轮(27)相啮合,所述驱动电机(29)用于驱动蜗杆(28)进行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准油样自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7)上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复位弹簧(23)和定位珠(24),所述固定板(17)朝向调节板(18)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25),所述复位弹簧(23)固定安装于活动槽(25),所述定位珠(24)固定连接于复位弹簧(23)的一端,所述定位珠(24)穿出活动槽(25)外且定位珠(24)的直径大于活动槽(25)槽口的槽径,所述调节板(18)朝向固定板(17)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与定位珠(24)卡接配合的定位孔(26),所述固定孔(19)与任一调节孔(22)的位置正对时,所述定位珠(24)位于其中一定位孔(26)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准油样自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管(2)外设置有防护罩(31),所述防护罩(31)将蜗轮(27)、蜗杆(28)以及驱动电机(29)所罩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油样自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管(2)与配置装置本体(1)间设置有连接筒(3),所述连接筒(3)的一端螺纹配合于配置装置本体(1)的输出端,所述连接筒(3)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7)、固定弹簧(8)以及解锁杆(9),所述出油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接环(5),所述连接筒(3)朝向出油管(2)的一端开设有与插接环(5)插接配合的插接槽(6),所述插接槽(6)的槽壁开设有固定槽(35),所述固定块(7)滑移配合于固定槽(35),所述解锁杆(9)固定连接于固定块(7),且所述解锁杆(9)沿连接筒(3)的径向穿出连接筒(3)外并与连接筒(3)滑移配合,所述固定弹簧(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块(7),所述固定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槽(35)远离其槽口的槽壁,所述固定块(7)的一端穿出固定槽(35)外,所述插接环(5)开设有与固定块(7)插接配合的插接孔(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标准油样自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7)穿出固定槽(35)外的一端呈楔形设置,且所述固定块(7)的楔形面朝向插接环(5)的插入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标准油样自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与固定槽(35)绕连接筒(3)的轴线周向分布有若干,所述固定孔(19)与固定块(7)对应设置有若干,所述解锁杆(9)穿出连接筒(3)外的一端均铰接设置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筒(3)外沿其轴线方向滑移配合有连接环(13),各所述连接杆(12)远离解锁杆(9)的一端均铰接设置于连接环(13)。
8.根据权利要求7述的标准油样自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环(5)固定连接有导向块(10),所述连接筒(3)朝向出油管(2)的一端开设有与导向块(10)滑移配合的导向槽(11),所述导向槽(11)与插接槽(6)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未经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591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