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型污泥烘干系统及污泥干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6128.7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2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杰;郭华芳;杨彩云;林镇荣;叶灿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1/13 | 分类号: | C02F11/13;F26B17/04;F26B21/00;F26B21/08;F26B21/10;F26B25/02;F26B2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程旻露;莫瑶江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污泥 烘干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污泥干化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节能型污泥烘干系统及污泥干化方法。在节能型污泥烘干系统中,把干化单元分成若干个干化空间,各个干化空间中配设有独立运行的加压风机和外部热源,能独立调整每个干化空间中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空间内压力,可以对低温热源污泥干化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精细化分区控制,在保证污泥干化需求的状态下,在污泥干化的过程中实现能效最大化,降低能耗成本的效果。利用不同含水率时污泥干化的特性控制污泥干化时的供热量与风量,利用实时检测方式检测污泥干化的热量需求变化与需风量,根据对污泥干化系统进行联动调节控制,以到达智能化调节控制、趋势预判、节能管理、降低能耗,减少营运成本等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干化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节能型污泥烘干系统及污泥干化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所产生的污泥具有较高的含水量,由于水分与污泥颗粒结合的特性,采用机械方法脱除具有一定的限制,污泥中的有机质含量、灰分比例特别是絮凝剂的添加量对于最终含固率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来说,采用机械脱水可以获得20%-30%的含固率,所形成的污泥也被称为泥饼。泥饼的含水率仍然较高,具有流体性质,其处置难度和成本仍然较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减量。污泥在不同含水率中有不同的形态,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污泥在不同含水率时期挥发性存在一定的差异。需求一种高效低能耗的方式进一步对污泥进行脱水,将机械脱水后80%含水率污泥脱水至30%的含水率污泥,以便于之后的污泥的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由于机械脱水有一定的限制性,经过脱水后的污泥的含水量不同,影响了泥饼在后的使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型污泥烘干系统及污泥干化方法。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型污泥烘干系统,包括有干化单元和中央控制单元,所述干化单元包括有用于传输污泥的传输履带,所述传输履带上形成若干个干化空间,每个所个干化空间中可放置有所述污泥;所述传输履带的下方设置有若干台独立运行的加压风机和为所述加压风机提供热量的外部热源,所述外部热源置于所述加压风机外,一台所述加压风机对应一个所述干化空间,每台所述加压风机对应地置于所述干化空间的下方;
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用于监测和采集每个所述干化空间中的环境数据以及每个干化空间中所述污泥的湿度,计算每个所述干化空间中的污泥干化所需的风量和热量,并根据所述风量和热量调整所述干化空间对应的加压风机的转速和温度以及传输履带的运行速度。
作为本发明节能型污泥烘干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每个干化空间中的环境数据包括有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空间内压力;
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包括有控制器,还包括有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的若干个温度传感器、若干个空间湿度传感器、若干个压力传感器、若干个污泥湿度传感器和变频器;
每个所述干化空间中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一个所述空间湿度传感器、一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和一个所述污泥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空间湿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污泥湿度传感器分别用于采集所述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所述空间内压力和所述污泥的湿度数据;
所述变频器与所述传输履带相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变频器控制所述传输履带的运行速度;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加压风机的转速和温度。
作为本发明节能型污泥烘干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传输履带包括有多层履带,相邻的上下两层履带分别为第一履带和第二履带,所述第一履带的末端置于所述第二履带的前端的上方,所述污泥从所述第一履带的末端掉落到所述第二履带的前端。
作为本发明节能型污泥烘干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履带和所述第二履带的运行方向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61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公路沥青铺设车
- 下一篇:智慧校园安防监控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