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室专用的自动打开防进水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6866.1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1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贻晨兴工业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06;E03F5/14 |
代理公司: | 重庆项乾光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4 | 代理人: | 高姜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龙溪街道红锦大道59***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室 专用 自动 打开 进水 装置 使用方法 | ||
1.一种地下室专用的自动打开防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机构(1)和排水机构(2),所述防水机构(1)与排水机构(2)连接;
所述防水机构(1)包括渗水组件(10)、折叠组件(11)、直立组件(12)、支撑组件(13)和开关组件(14),所述直立组件(12)通过折叠组件(11)与渗水组件(10)连接,所述直立组件(12)和渗水组件(10)通过支撑组件(13)连接,所述开关组件(14)控制直立组件(12)和支撑组件(13);
所述防水机构(1)包括雨篦板(101)、稳定条(105)、第一旋转轴(106)、挡水板(118)、加高挡板(121)、第二支撑板(132)和第一支撑板(131),所述雨篦板(101)与挡水板(118)连接,所述雨篦板(101)通过第一旋转轴(106)安装于地面,所述稳定条(105)连接雨篦板(101)和挡水板(118),所述加高挡板(121)与挡水板(118)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32)和第一支撑板(131)折叠连接,且所述加高挡板(121)和雨篦板(101)通过第二支撑板(132)和第一支撑板(13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专用的自动打开防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件(14)包括漂浮小球(146)、连接杆(145)、启动器(144)、第一锥齿轮(143)、第二锥齿轮(142)和控制杆(141),所述漂浮小球(146)通过连接杆(145)与启动器(144)旋转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143)安装于启动器(144)上,所述控制杆(141)与第一锥齿轮(143)通过第二锥齿轮(142)连接;
所述折叠组件(11)包括两个收纳板(111)、控制盘(116)、控制柱(114)、控制带(115)、控制气缸(112)和固定带(117),两个所述收纳板(111)镜像对称的设置在挡水板(118)两边,所述控制盘(116)与控制杆(141)连接,所述控制盘(116)与控制柱(114)通过控制带(115)连接,所述控制气缸(112)与控制柱(114)和固定带(117)连接,所述固定带(117)与两个收纳板(111)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专用的自动打开防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机构(2)包括通水口(202)、连接缺口(207)、过滤网(204)、渗水沟(205)、排水沟(206)、锚固点(203)和排水泵(201),所述第一旋转轴(106)和连接缺口(207)均设置在渗水沟(205)顶部,且所述第一旋转轴(106)和连接缺口(207)通过雨篦板(101)连接,所述锚固点(203)与雨篦板(101)活动连接,所述过滤网(204)与连接缺口(207)和挡水板(118)可拆卸连接,所述排水沟(206)与渗水沟(205)通过通水口(202)连接,所述排水泵(201)安装于排水沟(206)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专用的自动打开防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组件(10)包括多个渗水孔(102)、第一滑道(103)和第一滑块(104),多个所述渗水孔(102)间隔均匀的设在雨篦板(101)上,所述第一滑道(103)安装在雨篦板(101)上,所述第一滑块(104)与第一支撑板(131)连接,所述第一滑道(103)和第一滑块(104)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专用的自动打开防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立组件(12)包括第二滑道(122)和第二滑块(123),所述第二滑道(122)安装在加高挡板(121)上,所述第二滑块(123)与第二支撑板(132)连接,所述第二滑道(122)和第二滑块(123)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室专用的自动打开防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组件(13)包括多个收纳孔(135),多个所述收纳孔(135)间隔均匀的安装在第二支撑板(132)和第一支撑板(131)上,且第二支撑板(132)的收纳孔(135)与第一支撑板(131)的收纳孔(135)交叉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贻晨兴工业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贻晨兴工业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686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