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雨水调蓄系统的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7823.5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2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严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林海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1C11/22;E03F3/04;E01C11/00;E01C11/16;E01C5/04;E01C19/52;E01C19/48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樊钰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雨水 系统 路基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基于雨水调蓄系统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素土层,所述素土层顶面铺设有级配碎石层,级配碎石层两侧设置有蓄水渠,级配碎石层顶面铺设有粗砂层,粗砂层顶面设置有透水层,透水层包括透水砖和支撑机构,级配碎石层顶面位于粗砂层和透水层两侧设置有沟渠,沟渠和蓄水渠一侧铺设有填充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雨水调蓄系统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透水板、墩台和透水混凝土层,透水混凝土层铺设于粗砂层顶面,透水混凝土层顶面固定有墩台,墩台设置有多个,墩台顶面设置有透水板,透水板顶面设置有透水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雨水调蓄系统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板包括隔板、透水网和定位孔,透水网顶面垂直固定有隔板,隔板设置有多个,透水网位于两个隔板之间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墩台顶面设置有挡块,挡块贯穿设置于定位孔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雨水调蓄系统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顶部与挡块顶部平齐,两个相邻隔板和两个相邻挡块之间形成矩形的安装区,所述透水砖插接于安装区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雨水调蓄系统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支撑架,支撑架设置于两个墩台侧壁之间,支撑架顶面贴合固定于透水网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雨水调蓄系统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顶板、三向支撑柱和斜撑板,三向支撑柱顶端垂直固定有顶板,三向支撑柱两个侧端分别垂直固定有斜撑板,所述透水混凝土层顶面位于两个墩台之间开设有凹槽,墩台侧壁与凹槽内侧壁平齐,凹槽斜撑板贴合固定于墩台侧壁和凹槽内侧壁,顶板顶面贴合固定于透水网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雨水调蓄系统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渠包括第一挡板、导水板、第二挡板和底板,底板顶面垂直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垂直连接有导水板,第一挡板底面靠近蓄水渠开设有第一导水槽,第二挡板底面开设有第二导水槽,第二挡板靠近透水砖顶面处开设有导水孔。
8.基于雨水调蓄系统的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挖掘清理;
S2、路基填筑;
S3、路基表面透水层铺设:对透水混凝土层进行铺设,再对支撑机构中的墩台进行浇筑造型;
S3.1、铺设透水混凝土层:将透水混凝土平铺在粗砂层表面,利用梯形模具压制凹槽;
S3.2、浇筑墩台:在透水混凝土层顶面的凹槽之间浇筑梯形墩台;
S4、路基表面透水层安装:对支撑机构中的支撑架和透水板以及透水砖安装固定;
S4.1、对支撑架的安装固定:在三向支撑柱的一端固定顶板,再另外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斜撑板,将安装好的支撑架固定在两个墩台之间,并且斜撑板同时贴合在墩台斜面和透水混凝土层上的凹槽斜面上,使顶板平面与墩台平齐;
S4.2、对透水板的安装固定:将透水板上的定位孔穿过墩台上的挡块,使得透水网贴靠在墩台和顶板表面,两个挡块与两个隔板之间形成安装区;
S4.3、透水砖铺设:将透水砖铺设在安装区内,透水砖的顶面高于挡块和隔板顶部;
S5、平铺填充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雨水调蓄系统的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透水混凝土层顶面的凹槽之间浇筑梯形墩台具体的为:墩台斜面与凹槽斜面保持平齐,墩台顶面中心浇筑留有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雨水调蓄系统的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的为:
S2.1、铺设级配碎石层:将级配碎石平铺在素土层表面,再利用平地机对级配碎石层进行整平、压实,每铺设10m检测人员检测一次摊铺面标高、坡度,保证摊铺宽度,厚度准确;
S2.2、浇筑蓄水渠:在级配碎石层两侧底面铺设模板,在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形成蓄水渠;
S2.3、铺设粗砂层:将粗砂平铺在级配碎石层表面,再对粗砂进行找平,找平表面允许偏差为4mm;
S2.4、拼接堆砌沟渠:在粗砂层两侧拼接沟渠,使沟渠内第一挡板上的第一导水槽与蓄水渠内部贯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林海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林海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782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