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间甲酚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78269.2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5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学;国建茂;宋明焱;张永振;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9/07 | 分类号: | C07C39/07;C07C37/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酚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缩合、脱氢反应合成间甲酚的方法,具体为:C4醛或酮与丙酮在碱催化下,发生缩合反应,得到5‑甲基‑2‑环己烯酮中间体,该中间体随后在脱氢催化剂作用下,脱氢芳化得到间甲酚。本发明合成路线新颖,以廉价易得的C4醛或酮、丙酮为起始原料,通过2步反应得到间甲酚,合成路线简短、收率高,具有较好的成本优势。其次,本发明采用固体碱作为催化剂,磷酸酯作为反应促进剂,反应底物在气相中发生缩合反应,高选择性的得到环己烯酮中间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C4醛或酮、丙酮为原料,首先进行缩合反应,然后脱氢芳构化合成间甲酚的方法。
背景技术
间甲酚,学名3-甲基苯酚,是最简单的烷基苯酚之一。间甲酚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苯酚气味,天然存在于生物体内,沸点202.2℃,熔点12.2℃。间甲酚用途极为广泛,在农药、医药、合成材料、香料、有机染料等领域都有相应的应用。
鉴于间甲酚广泛的用途和巨大的需求量,目前有多种间甲酚工业生产方法,既有天然提取法,也有人工化学合成法。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人们便开始从煤焦油提取间甲酚。煤焦油中含有多种酚类化合物,例如苯酚、间甲酚、对甲酚、二甲酚等,一般占煤焦油质量分数的2-5wt%。从煤焦油中分离甲酚流程复杂,成本高,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该方法生产的甲酚量逐年下降。间甲酚也可以从炼厂废碱中提取,目前只有少数美国厂家采用这种方法。
目前市售的间甲酚主要有人工合成得到,合成方法有甲苯磺酸碱融法、氯代甲苯水解法、伞花烃过氧化物裂解法和苯酚烷基化法。甲苯磺酸碱融法即是高温融化甲苯磺酸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促进二者反应,得到甲酚;不过该方法主要得到主要是对甲酚,仅有少量的间甲酚(10%左右)(S.W.Eglund,R.S.Aries,D.F.Othmer,Ind.Eng.Chem.1953,45,189.)。
氯代甲苯水解法是目前生产间甲酚的主要方法之一,德国的拜耳公司就是采用该方法生产间甲酚;合成的第一步甲苯氯化,得到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的混合物,该混合物在高温下(360℃以上)氢氧化钠水溶液水解,得到邻、间、对三种甲酚的混合物,比例大于1:2:1,以间甲酚为主(R.N.Shreve,C.J.Marsel,Ind.Eng.Chem.1946,38,254.)。由于间甲酚和对甲酚的沸点仅相差0.4℃,二者的分离十分繁琐,一般采用多次结晶纯化或者烷基化-精馏-去烷基化的方法分离二者。伞花烃过氧化物裂解法是一种生产间甲酚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中涉及过氧化物,而且得到的也是间甲酚、对甲酚的混合物,分离纯化也很繁琐(H.Kaminata,Kagakushi Kenkyu 1998,25,126)。
巴斯夫和霍夫曼罗氏报道了巴豆醛或甲基乙烯基酮与3-戊酮缩合,然后脱氢芳构化合成三甲基苯酚的专利(US4128728、US3857892),但是巴豆醛和丙酮在液态下反应不容易闭环,二者缩合主要得到链状的不饱和酮,因此该种相关方法并未用于间甲酚的合成。
综上所述,间甲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精细化学品,广泛的用于医药、农药、香料等领域。目前间甲酚的合成法存在反应条件苛刻(碱融、高温水解、过氧化物裂解),产品分离纯化困难(间甲酚和对甲酚分离)等难题。因此,目前急需发展新型、高效的间甲酚合成路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间甲酚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不产生难以分离的对甲酚,简单高效,降低了分离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间甲酚的制备方法:以C4醛或酮、丙酮为原料,在固体碱催化剂和磷酸酯助剂作用下,在气相中发生缩合反应得到5-甲基-2-环己烯酮中间体,随后该中间体在脱氢催化剂作用下,脱氢芳构化得到间甲酚产品。
所述C4醛的结构式优选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82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