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跑步机坡度自动调节方法及智能调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81732.9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93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林赟;李荣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景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22/02 | 分类号: | A63B22/02;A63B24/00;A63B71/06 |
代理公司: | 福建如浩律师事务所 35223 | 代理人: | 刘开林 |
地址: | 361008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跑步 坡度 自动 调节 方法 智能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跑步机坡度自动调节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用户在跑步机上的跑步数据,该数据包括跑动步数和脚跟着地步数;S2、获取以当前时刻为时间节点的一个预设时间内用户的脚跟着地值,该脚跟着地值为脚跟着地步数占跑动步数的比例;S3、将获取的脚跟着地值与设定阈值进行比对,跑步机根据比对结果调整跑台的坡度;S4、连续获取下一个预设时间内的脚跟着地值并进行比对,为用户适配合适的跑台坡度;还公开了一种跑步机坡度智能调节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及坡度调节模块。本发明可以将跑台调整至合适用户的坡度,达到改善脚跟着地为主的跑步方式,降低脚跟着地带来的损伤风险,实现健康运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跑步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跑步机坡度自动调节方法及智能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跑步逐渐成为增强体质、强健体魄的全民运动,跑步机也成为消费者广泛接受的健身设备。与此同时,由于跑步的技术不佳、动作不当导致的运动伤害影响了很多人的身体健康和运动持续性。其中,跑步的着地方式是一个重要的运动特征,着地方式不当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
跑步着地方式主要可分为前脚掌着地、全脚掌着地和脚跟着地三种方式,其中,脚跟着地方式会对身体造成较大的冲击力,带来健康风险。脚后跟着地时,人体无法利用脚踝的结构对地面的冲击力进行有效的缓冲,对踝关节和膝关节会造成较大的压力。若长期脚跟着地跑步,会加重膝盖、髋关节以及脊椎承受的压力,可能会导致骨膜炎、腿部关节等伤病。这个现象在上坡的状态中会得到适度改善,在上坡跑的过程中,人基于生理结构的特点,会自然的倾向于将脚掌着地点前移,从而改善落地姿势的安全和有效性。
现有的跑步机中,用户可以手动调节跑台的坡度以改善脚落地的着地方式,但是由于用户对合理坡度的认知不足、鞋子的鞋底高低差不同等原因,影响坡度设定,同时,在跑步过程中体感变化(人体的运动姿势在跑步过程中还会动态变化,导致本来有效的坡度失效),调节的坡度可能会过高或过低,无法很好的适配个体的运动状况,太低的坡度会达不到改善脚跟着地为主的跑步方式,太高的坡度会大大提高运动的强度,导致无法完成预定运动目标。目前,并没有自动调节坡度并适配用户落地方式改善的产品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跑步机坡度自动调节方法及智能调节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跑步机坡度自动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用户在跑步机上的跑步数据,该数据包括跑动步数和脚跟着地步数;
S2、获取以当前时刻为时间节点的一个预设时间内用户的脚跟着地值,该脚跟着地值为脚跟着地步数占跑动步数的比例;
S3、将获取的脚跟着地值与设定阈值进行比对,跑步机根据比对结果调整跑台的坡度;
S4、连续获取下一个预设时间内的脚跟着地值并进行比对,为用户适配合适的跑台坡度。
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若获取的脚跟着地值高于设定阈值的上限,则跑步机控制跑台的坡度值增加,使用户的脚跟着地值降至阈值之下;若获取的脚跟着地值低于设定阈值的下限,则降低跑台的坡度,使用户的脚跟着地值上升;当获取的脚跟着地值位于设定的阈值范围内,则维持跑台当前的坡度。
更进一步地,跑台的坡度值调整过程如下:
跑步机先控制跑台坡度至一个初始值,再以达到初始值的时刻为时间节点,统计下一个预设时间内用户的脚跟着地值,若其位于设定阈值的上、下限范围内,则维持跑台当前的坡度;若脚跟着地值超过设定阈值的上限,则至少以一个坡度值为单位增加跑台坡度,直至用户的脚跟着地值降至设定阈值的上、下限范围内;若脚跟着地值低于设定阈值的下限,则至少以一个坡度值为单位降低跑台坡度,直至用户的脚跟着地值上升至设定阈值的上、下限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景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景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17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