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识别陷落柱的地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1850.X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0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秦永军;马丽;薛海军;冯西会;汶小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煤田物探测绘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71001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识别 陷落 地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陷落柱识别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快速识别陷落柱的地震方法,减少解释人员的工作强度,缩短解释时间,采用频率域三维地震数据进行陷落柱解释,提高陷落柱辨识度,提高解释精度;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确定煤层反射波主频;第二步:对地震数据体进行时频转换,采用时频连续小波变换(TFCWT),将时间域地震数据变换到频率域,生成调谐数据体;第三步:选择煤层反射波主频或±5Hz范围内的任一调谐数据体,作为陷落柱解释的目标数据体;第四步:对目标数据体进行任意方向的剖切,识别其中煤层反射波能量中断且能形成闭合圈闭的异常;第五步:对应剖面上异常位置,互相印证异常体的发育范围及空间形态;第六步:识别成果输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陷落柱识别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快速识别陷落柱的地震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陷落柱破坏了地层原有的完整性,常常成为地下流体、气体的流动通道,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影响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的设计方案与防护工程布置。
钻探由于网度较稀,很难发现矿区内存在的陷落柱,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地球物理勘探的三维地震勘探进行解释识别。
传统的三维地震解释主要方法是以时间域数据体为研究基础,采用地震属性提取或在垂直时间剖面上进行煤层反射波能量或波形连续性观测,在能量或波形中断,形成闭合形状的情况下,结合地质分析,确认为陷落柱。
但是传统的三维地震解释方法,工作量大、时间长、存在多解性,且往往解释的结果会因解释人员的经验、主观意志的影响,造成解释结果差异较大,甚至存在误解释和漏解释现象。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识别陷落柱的地震方法,减少解释人员的工作强度,缩短解释时间,采用频率域三维地震数据进行陷落柱解释,提高陷落柱辨识度,提高解释精度。
本发明的一种快速识别陷落柱的地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确定煤层反射波主频;
第二步:对地震数据体进行时频转换,采用时频连续小波变换(TFCWT),将时间域地震数据变换到频率域,生成调谐数据体;
第三步:选择煤层反射波主频或±5Hz范围内的任一调谐数据体,作为陷落柱解释的目标数据体;
第四步:对目标数据体进行任意方向的剖切,识别其中煤层反射波能量中断且能形成闭合圈闭的异常;
第五步:根据煤层埋藏深度,在该深度上下50ms时间范围内,沿不同时间深度切取水平切片,对应剖面上异常位置,互相印证异常体的发育范围及空间形态;
第六步:识别成果输出。
本发明的一种快速识别陷落柱的地震方法,所述第六步中利用调谐数据体进行时间剖面判别或者地震属性的识别。
本发明的一种快速识别陷落柱的地震方法,所述第一步,对地震资料处理所获得的偏移数据,进行地震层位标定,然后确定煤层反射波主频。
本发明的一种快速识别陷落柱的地震方法,所述第四步中,剖切网度由大网度到小网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以偏移时间数据体为基础,对其进行时频连续小波变换(TFCWT),获得频率域地震数据体,标定煤层反射波,对煤层反射波主频±5Hz范围的调谐数据体,按照一定网度切取剖面分析或水平切片进行分析,煤层反射波能量中断且呈闭合形态的异常区为陷落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识别效果与传统方法的识别效果对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煤田物探测绘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煤田物探测绘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18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