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段水质监测站设置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2400.2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1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梅;张良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春梅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T7/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梁英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段 水质 监测站 设置 位置 确定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河段水质监测站设置位置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河端水质监测点模拟确定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河流中水质被监测河段的卫星图;
对所述卫星图依次进行预设层数的正卷积,获得所述卫星图正卷积后的图片特征数据;
对所述图片特征数据进行预设层数的反卷积,提取出所述卫星图中所述水质被监测河段的浅层河床的片区;
从所述浅层河床的片区中提取出可设置水质监测站的区域;
根据所述可设置水质监测站的区域、所述浅层河床的片区以及所述水质监测站三者的关系,在所述可设置水质监测站的区域中确定出部署所述水质监测站的设置位置,其中,所述水质监测站所设置在所述设置位置处后,所述水质监测站能够对所述浅层河床的片区处的水质进行全面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段水质监测站设置位置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可设置水质监测站的区域、所述浅层河床的片区以及所述水质监测站三者的关系,在所述可设置水质监测站的区域中确定出部署所述水质监测站的设置位置,包括:
从所述水质监测站在所述可设置水质监测站的区域内的每个像素处形成的监测区域与所述浅层河床的片区形成的重叠区域中,确定出本次的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
若本次的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等于所述浅层河床的片区,结束对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的确定,本次确定出的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对应的像素点的位置即为所述水质监测站的设置位置;
若本次的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小于所述浅层河床的片区,则从每个像素点处形成的监测区域与重叠后的剩余区域形成的监测区域中,继续确定出余下的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直至所有确定出的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叠加起来等于所述浅层河床的片区,则结束对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的确定,其中,所述重叠后的剩余区域为所述浅层河床的片区中除开已确定出的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所有确定出的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中每个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对应的像素点的位置为所述水质监测站对应的一个设置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段水质监测站设置位置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一次确定出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该次确定出的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的数量为多个,则从该次确定出的多个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中,选择出对应的像素点最靠近所述浅层河床的片区的中心处的区域作为该次最终确定出的一个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段水质监测站设置位置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浅层河床的片区中提取出可设置水质监测站的区域,包括:
通过分析所述浅层河床的片区的几何形状,确定出所述浅层河床的片区中所述浅层河床中河床较窄的片区;
根据所述河床较窄的片区的几何形状,在所述河床较窄的片区中确定出所述可设置水质监测站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段水质监测站设置位置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可设置水质监测站的区域、所述浅层河床的片区以及所述水质监测站三者的关系,在所述可设置水质监测站的区域中确定出部署所述水质监测站的设置位置,包括:
从所述水质监测站在所述可设置水质监测站的区域内的每个像素点处形成的监测区域与所述河床较窄的片区形成的重叠区域中,确定出本次的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
若本次的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等于所述河床较窄的片区,结束对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的确定,本次确定出的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对应的像素点的位置即为所述水质监测站的设置位置;
若本次的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小于所述河床较窄的片区,则从每个像素点处形成的监测区域与重叠后的剩余区域形成的监测区域中,继续确定出余下的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直至所有确定出的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叠加起来等于所述河床较窄的片区,则结束对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的确定,其中,所述重叠后的剩余区域为所述河床较窄的片区中除开已确定出的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所有确定出的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中每个面积最大的重叠区域对应的像素点的位置为所述水质监测站对应的一个设置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春梅,未经李春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240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