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断层隧道的柔性隔离结构及岩体大变形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3013.0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8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陶志刚;何满潮;郭爱鹏;王振雨;邓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D20/00 | 分类号: | E21D20/00;E21D20/02;E21D21/00;E21D21/02;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刘素霞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层 隧道 柔性 隔离 结构 岩体大 变形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断层隧道的柔性隔离结构及岩体大变形控制方法,柔性隔离结构包括巨型NPR锚索、监测单元和采集单元,巨型NPR锚索包括承载板、锚具和锚索;承载板呈环形且安装在钻孔口,锚具抵靠在承载板上,该方法包括步骤S1,对于隧道浅埋段从地表直接打钻孔或从地表开挖设定空间区域后布设NPR锚索,对于隧道深埋段从隧道内向外进行导洞开挖,步骤S2,对空间区域支护施工,步骤S3,巨型NPR锚索穿断层后放置,步骤S4,对巨型NPR锚索的锚固段进行锚固。本发明通过施工巨型NPR锚索对强活动性地质区域进行三维缝合,达到区域锁固的目的,实现对隧道穿越强活动性地质区域的监测‑预警‑支护一体化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强活动性工程岩体大变形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断层隧道的柔性隔离结构及岩体大变形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强活动性地质区域隧道工程建设发生的岩体大变形灾害事例屡见不鲜,它一直是困扰山岭公路、铁路隧道以及地下空间工程的一项国际难题。国际上如欧洲圣哥达基线隧道、美国Claremont输水隧洞、土耳其Bolu铁路隧道等,国内如兰新铁路乌鞘岭隧道、成兰铁路柿子园隧道和川藏铁路沿线隧道等一系列重大隧道工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隧道围岩大变形,穿越活动断层区域的隧道围岩变形更加严重,这些都给隧道施工造成了极大困难,并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在隧道围岩大变形灾害控制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模型实验及现场试验研究,大变形灾害控制技术得到了很好地发展,但在强活动性地质区域隧道围岩大变形灾害控制领域,特别是控制围岩米级及数米级大变形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穿断层及穿活动性断层区域隧道围岩大变形的控制技术难题,突破了隧道工程领域以往所遵循的理论水平,且勘察设计尚无可供借鉴的案例。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应对穿越强活动性地质区域,尤其是穿越活动性断层区域的隧道围岩大变形灾害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断层隧道的柔性隔离结构及岩体大变形控制方法,实现对隧道穿强活动性地质区域的监测-预警-支护一体化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断层隧道的柔性隔离结构,所述柔性隔离结构包括:巨型NPR锚索,所述巨型NPR锚索穿过断层,所述巨型NPR锚索的两端分别位于断层的两侧,所述巨型NPR锚索结构包括:承载板、锚具和锚索;所述锚具呈柱状实体结构,沿所述锚具横截面的垂直方向均匀设置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内均穿过一根所述锚索,所述锚具安装在所述锚索的一端,所述锚具用于锁定所述锚索,所述承载板呈环形且安装在钻孔口,所述锚具抵靠在所述承载板上;监测单元,所述监测单元设置在所述锚具和所述承载板之间,用于监测所述巨型NPR锚索的轴向力及断层的相对位移量;采集单元,所述采集单元与所述监测单元之间电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监测单元所监测到的数据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
依据上述的穿断层隧道的柔性隔离结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监测单元包括光纤和力学传感器;所述力学传感器套设在所述锚索周向上,并设置在所述承载板和所述锚具之间,所述光纤与所述锚索绑扎,所述光纤的一端随所述锚索穿过断层,另一端与所述采集单元连接;所述力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锚索的轴向力,所述光纤用于监测断层的相对位移量;所述锚具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承载板的横截面大于所述锚具的横截面,且大于所述力学传感器的横截面。
依据上述的穿断层隧道的柔性隔离结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采集单元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力学传感器电连接,用于将所述力学传感器所监测到的轴向力转换成电信号;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处理并存储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得到的数据信息;数据发射模块,所述数据发射模块与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电连接,用于将存储的数据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
依据上述的穿断层隧道的柔性隔离结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采集单元还包括:光纤调解器;所述光纤调解器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之间电连接,所述光纤调解器连接所述光纤,用于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30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