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氮掺杂碳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83395.7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04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姚耀春;魏润宏;米如中;马文会;杨斌;杨桂玲;梁风;永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05 | 分类号: | C01B32/05;C01B33/02;H01M4/38;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张换君 |
地址: | 65003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掺杂 负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氮掺杂碳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淀粉置于容器中,加入pH值为4.6~5.8的缓冲液和淀粉酶液,将容器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室温~60℃下进行酶解8~24h后得到淀粉乳,对淀粉乳进行过滤、洗涤获得沉淀,沉淀干燥、研磨得到多孔淀粉;将多孔淀粉置于惰性气氛中,真空高温条件下碳化后保温,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多孔碳;
(2)在50℃~100℃下将多孔碳、硅粉和氮源化合物同时放入分散剂中混匀8~24h得到混合液,待溶液蒸发过半后,放入烘箱干燥后制得硅/多孔碳@氮源前驱体;
(3)将硅/多孔碳@氮源前驱体经过一定的合成方法,即得高容量Si/C@NC负极材料;
所述步骤(1)中的淀粉酶液中的淀粉酶为α-淀粉酶、β-淀粉酶、γ-淀粉酶中的一种或几种,淀粉与淀粉酶的质量比为100~10:1;
所述步骤(2)中的硅粉为纳米硅粉、微米硅粉,直径在2nm~5μm;多孔碳与硅粉的质量比为10:1~10,多孔碳与氮源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1~10;氮源为2,4,6-三氯三嗪,2,4,6-三叠氮三嗪,三聚氰胺,氰胺,双氰胺,苯甲胺,含N杂环化合物为聚丙烯腈、聚吡咯,含N前体为NH3、乙睛、尿素;
所述步骤(3)中的合成方法为模板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水热法、溶剂热法、固体缩聚反应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氮掺杂碳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淀粉为小麦粉、玉米粉、马铃薯粉、豆类粉、木薯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缓冲液为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氮掺杂碳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惰性气体为氩气或氮气,碳化真空度为1~50Pa,碳化升温速率为0.1~5℃/min,碳化温度为500~900℃,保温时间为1~4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氮掺杂碳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散剂为无水乙醇、去离子水、丙二醇、聚乙二醇、甘油、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相互间的体积比10~1:1的比例混合制得;混匀方法为超声法、机械搅拌法,磁力搅拌法;烘箱干燥温度为40℃~100℃恒温烘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339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元低压梯度泵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空调负荷提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