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84014.7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2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郭宏锐;郭家来;孟磊;夏中国;梁津华;赵中国;于洋;孟春明;窦拥军;杨安民;崔学武;王德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济南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6 | 分类号: | E02D17/06;E02D17/08;E02D5/34;E02D27/32;E02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化 岩层 区域内 人工 灌注 施工工艺 | ||
1.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定位护筒(100)和与定位护筒(100)配合的钻具先挖掘中心桩孔再采用渣土收集装置(200)人工扩孔的步骤;
具体步骤包括:
S1、施工放样:按照施工图纸、采用水准仪和全站仪确定桩孔中心位置;
S2、埋设护筒:在桩孔位置处埋设钢板护筒,护筒的直径大于桩径20-40cm,护筒顶面高出地面30-40cm;
S3、中心桩孔挖掘:初始挖掘无需定位护筒(100),人工挖掘深度至1-1.3m时,下设定位护筒(100),使用钻具穿过定位护筒(100)的底部穿孔(110)进行中心桩孔的钻掘;
S4、人工扩孔:在中心桩孔钻设完毕后,向中心桩孔内下放渣土收集装置(200),采用铁镐、铁铲将中心桩孔外侧渣土由上至下挖掘至渣土收集装置(200)内;待渣土收集装置(200)内的渣土存有一定量时,通过提升装置提升至地面进行集中堆放;
S5、依次循环步骤S4和S5,直至桩孔挖掘到指定深度,其中在每下挖2-3m,安装护臂筒,进行一次混凝土浇筑护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于步骤S3中的所述定位护筒(100)包括圆筒本体,所述圆筒本体的底部设有穿孔(110),所述圆筒本体的下部设有渣土承载部(120),所述渣土承载部(120)上设有踏板(1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130)的内边侧还设有圆筒状的挡板(140),所述踏板(130)的内边侧设有限位槽(131),所述挡板(140)的顶部设有上限位块(141),所述挡板(140)的下部设有下限位块(1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31)与下限位块(142)配合设置,所述上限位块(141)与下限位块(142)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渣土收集装置(200)包括可折叠的骨架体(210),以及设置在骨架体(210)中的软承载布(2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体(210)包括底板(211)、铰接在底板(211)上的若干根支撑柱(212),所述的支撑柱(212)的内侧设有吊环(213),所述软承载布(220)连接在支撑柱(21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在弱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层区域内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吊环(213)内穿设提升筋,所述提升筋连接提升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济南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未经中铁济南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401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修复电路
- 下一篇:一种建筑类物料提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