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漫反射蓄能反光布及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84324.9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8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罗业富;刘成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成禹 |
主分类号: | C09D1/00 | 分类号: | C09D1/00;C09D5/22;C09D5/33;C09D175/04;G09F13/16;G09F13/20 |
代理公司: | 成都云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16 | 代理人: | 刘沙粒;伍星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漫反射 蓄能 反光 制备 工艺 | ||
1.一种高漫反射蓄能反光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反光层(2),所述反光层(2)包括蓄能发光涂料,所述蓄能发光涂料的原料用量按质量百分比计为:无机胶粘剂40~60%、反光粉5~10%、红色荧光粉2~4%、绿色荧光粉2~4%、蓝色荧光粉2~4%、荧光增白剂0.02~0.1%、光亮剂0.1~0.3%、去黄透明剂0.01~0.05%、紫外线吸收剂0.1~0.5%、分散剂0.5~3%、消泡剂0.2~1.5%、TiO2粉10~20%,余量为水;反光层(2)上粘接有折射层(3),所述折射层(3)含有若干透明方解石,所述透明方解石包括晶体状方解石和块状方解石,所述晶体状方解石的总质量为块状方解石的总质量的1.2~1.8倍;所述折射层(3)包括第一折射层(31)和第二折射层(32),所述第一折射层(31)的厚度小于第二折射层(32)的厚度,所述第二折射层(32)设置在靠近照明灯具的区域,所述第一折射层(31)设置在远离照明灯具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漫反射蓄能反光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发光涂料的原料用量按质量百分比计为:无机胶粘剂40~48%、反光粉5~8%、红色荧光粉2~3%、绿色荧光粉2~3%、蓝色荧光粉2~3%、荧光增白剂0.02~0.1%、光亮剂0.1~0.3%、去黄透明剂0.01~0.05%、紫外线吸收剂0.1~0.4%、分散剂0.5~1.2%、消泡剂0.2~0.5%、TiO2粉10~15%,余量为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漫反射蓄能反光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的边缘连接有压边(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漫反射蓄能反光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7)上设置有若干卡块(8),所述卡块(8)用于卡接在位于隧道(12)内的搭载装置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漫反射蓄能反光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7)的一侧上的相邻的两个卡块(8)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9);所述搭载装置包括主体(10),所述主体(10)上设置有两根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夹持卡块(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漫反射蓄能反光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8)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置有滚轮(86),所述滚轮(86)至少部分位于凹槽外部,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轴承槽(82),所述轴承槽(82)内设置有第二弹簧(83),所述第二弹簧(83)上连接有轴承(84),所述轴承(84)中活动设置有滚轮(86)的轮轴(85);所述主体(10)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弧形定位槽(14),当滚轮(86)处于定位状态下时,卡块(8)的滚轮(86)位于对应的弧形定位槽(14)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漫反射蓄能反光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为陶瓷纤维布。
8.一种高漫反射蓄能反光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光布,包括以下步骤:
清洗基层;
按比例配制蓄能发光涂料,将所述蓄能发光涂料喷涂在基层表面后烘干,在基层的外表面形成反光层;
混合方解石和光固化涂料形成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喷涂在反光层上后烘干,在反光层上形成折射层;所述方解石包括晶体状方解石和块状方解石,所述晶体状方解石的总质量为块状方解石的总质量的1.2~1.8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漫反射蓄能反光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温度为300~500℃,所述喷涂压力为0.3~0.4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成禹,未经刘成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432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霉抗菌剂
- 下一篇:一种以对二氯苯异构化制备间二氯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