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口罩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4404.4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3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倩;张景亮;杜艳平;王新会;陈词;张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云飞芳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A41D31/02;A41D31/12;A41D31/30;C08J9/42;C08J9/40;A61L9/015;A61L9/16;A61L10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003 安徽省宣城市飞彩***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口罩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新型口罩制作方法,制作口罩所用的透明海绵膜材料的准备;选择透明海绵膜为透明度达到60%以上的海绵,透明海绵膜分为多层结构,外层、内层与若干中间层。本发明制作的口罩外形可以是平面型、绑带型、鸭嘴型、拱形等;呼吸会随织物孔径吸水变小而困难,这时气体进入通道会逐渐从中心向外侧转移,当整体都有困难时,则提示应该换口罩了;外层使用前,用饱和吸附水量20‑50%的水量润湿,1‑5分钟后使用;使用者呼吸时,呼气中的水汽,润湿胶类物质,释放亚氯酸钠与酸类物质,两者反应,产生二氧化氯,消毒过滤空气,具有很好的杀菌、除臭效果,而且可以防止普通口罩水蒸气过多,影响消毒效果,吸收水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罩技术领域,具体为新型口罩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口罩作为防疫用品,在医疗方面使用较为广泛,传统口罩起作用方式是过滤掉微生物,约束防护效果越好的口罩,其口罩的孔径越小,呼吸所需力量也在加大,造成呼吸不顺畅,而且过滤孔道无法让气体与消毒气体二氧化氯紧密结合,不利于杀灭微生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口罩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口罩制作方法,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口罩所用的透明海绵膜材料的准备;
S11选择透明海绵膜为透明度达到60%以上的海绵,透明海绵膜分为多层结构,外层、内层与若干中间层;
S12透明海绵做成后,再放重量比0.04%-8%的亚氯酸盐 +0.1%-2%的亲水高分子材料的水溶液,氢氧化钠调ph值至7.5-9.0 之间,海绵充分吸取复配液体后,低温干燥;
S13制作标准酸吸附液,即重量比1%-8%的酸类物质 +0.1%-2.0%的亲水高分子材料的水溶液。
S14测定透明海绵吸水量,制作标准酸吸附液1.5-5.0倍浓度,体积相应缩小为原来的2/3-1/5,均匀喷洒于透明海绵正反两面,冷冻干燥;
S2、利用透明海绵膜材料做成鸭嘴型、拱形等内部具有200-800ml 空间的口罩外形,压鼻条、绑带无特殊要求;
S3、用外层海绵饱和润湿量20-50%的无菌水装入喷雾器,无菌封装,做为使用前的外层润湿装置。
优选的,透明海绵的材料为下述至少一种:聚乙二醇、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酰胺、聚乳酸、聚乳酸醇酸共聚物、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酸酐、聚酰胺、聚氨基酸、聚缩醛、聚氰基丙烯酸酯、聚氨基甲酸酯、聚吡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乙烯、聚碳酸酯、聚氧化乙烯、聚醋酸纤维素和聚硝酸纤维素。
优选的,海绵用生物材料制成,具有若干小孔;小孔的孔径为 1nm-999um,孔间距为1um-999um,小孔在海绵上所形成的孔隙率为 50%-99%;海绵膜厚度为0.1cm-5cm。
优选的,最外层海绵用生物材料制成,具有若干小孔;小孔的孔径为1nm-10um,孔间距为1um-10um,小孔在海绵上所形成的孔隙率为50%-90%;海绵膜厚度为0.1cm-5cm。
优选的,内层海绵用生物材料制成,具有若干小孔;小孔的孔径为100nm-999um,孔间距为10um-999um,小孔在海绵上所形成的孔隙率为70%-99%;海绵膜厚度为0.1cm-5cm。
优选的,亚氯酸盐可以是亚氯酸钠、亚氯酸钾、亚氯酸镁、亚氯酸钙、亚氯酸铝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也可以是浓度为40ppm-37000ppm的稳定性二氧化氯水溶液与0.1%-2%的双氧水的混合物。
优选的,亲水高分子材料,可以是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明胶、果胶、卡拉胶、藻酸盐、琼脂、胶原、蛋白多糖、纤维素类等亲水凝胶类物质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云飞芳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云飞芳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44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