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发动机外壳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4683.4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8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温从众;董春晖;陈高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聚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7/00 | 分类号: | F02F7/00;F01P3/20;F01P11/00;F01P5/02;F01P9/06;B06B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冷却 功能 发动机 外壳 | ||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发动机外壳,包括外壳、内壳、进液接头和排液接头,所述内壳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内部,所述内壳与外壳之间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设有冷却循环结构,所述进液接头固定连接在外壳顶部的一侧,所述排液接头固定连接在外壳顶部的另一侧,所述进液接头和排液接头分别与冷却循环结构的进液端和排液端连通,所述外壳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本发明中内壳与外壳之间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内设有冷却循环结构,可以使得冷却液包覆在整个发动机的外壁上,增大了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发动机外壳。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外燃机、喷气发动机、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发动机的本义是指那种“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
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随着发动机工作时间的增长,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增加,产生的热量会严重影响发动机的运作。
经检索CN201510367252.2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全封闭内循环水冷结构,包括缸体、缸头,缸体、缸头上设有相连通的冷却水道,缸头设有燃烧室的上半部分,缸体设有燃烧室的下半部分,缸体、缸头上的冷却水道包围燃烧室,缸体、缸头的结合面通过环状的密封垫密封,缸体、缸头的结合面上分别设有一环形槽,缸体上的环形槽位于燃烧室的下半部分与缸体上的冷却水道之间,缸头上的环形槽位于燃烧室的上半部分与缸头上的冷却水道之间,所述缸体上的环形槽的槽底设有一泄气孔,该泄气孔延伸出缸体,还包括泄气管,泄气管一端插入缸头上的环形槽内,另一端伸出缸头。该技术方案可以防止燃气进入水冷却循环系统中,使水冷却循环系统内的冷却水总量稳定,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然而该技术方案采用的是水作为冷却介质,其吸热能力及储冷量有限,冷却效果不佳。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发动机外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发动机外壳,具备液冷却的优点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可以有效保护发动机,解决了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随着发动机工作时间的增长,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增加,产生的热量会严重影响发动机的运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发动机外壳,包括外壳、内壳、进液接头和排液接头,所述内壳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内部,所述内壳与外壳之间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设有冷却循环结构,所述进液接头固定连接在外壳顶部的一侧,所述排液接头固定连接在外壳顶部的另一侧,进液接头、排液接头分别与冷却循环组件的出液接头、回液接头连通,所述外壳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外壳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盖板,出液接头的管道上安装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上安装有振动发生组件安装座,振动发生组件安装座和振动发生组件固定连接,导振体通过三通接头依次延伸入管道、排液接头、中空结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
进一步地,所述内壳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冷却循环结构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螺旋管的进液端固定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内壳内壁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排出管,所述排出管的一端与冷却循环结构连通,所述排出管的另一端与螺旋管的排液端固定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聚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聚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46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