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控制器进行主动冷却的电动油泵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4801.1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0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祝强华;刘敏;吴建荣;孟庆历;赵炳雄;张鸣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世特科流体动力系统(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30 | 分类号: | H02K11/30;H02K7/14;H02K9/19;F04C11/00;F04C15/00;F04C2/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博士科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63 | 代理人: | 宋佳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器 进行 主动 冷却 电动 油泵 总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控制器进行主动冷却的电动油泵总成,包括机械油泵、控制器、电机和冷却油路,所述机械油泵包括转子组、下端盖和泵壳体,所述转子组由内转子和外转子组成,所述内转子与位于电机中心的转轴相连接且以相同的转速运行,所述下端盖的下端面设为导热面,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大功率发热器件,所述电机包括上端盖,所述上端盖和机械油泵的下端盖之间形成控制器的安装腔体;本发明将控制器布置在整个系统的中间,同时将控制器上大功耗发热器件紧挨着机械油泵的下端盖,使得系统在大负荷工作时控制器上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能尽快被下端盖传递给主油道,让冷却油道的油快速带走热量,快速降低控制器的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油泵,具体地涉及一种对控制器进行主动冷却的电动油泵总成,属于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动油泵主要有两种布置结构;
结构一:油泵和无刷电机集成布置在一起,控制器单独布置在其他地方,控制器与无刷电机通过线束和两端/两套防水连接器进行电源和通讯的连接。
在实际运用中,由于车载电源电压都较低(12V),所以线束上的电流都较大,造成线束本身的损耗非常大。线束两端分别与无刷电机、控制器都采用连接器进行连接,连接器存在不可避免的接触电阻,在大电流的情况下,接触电阻造成的连接损耗也非常大。
采用上述布置结构带来的问题是:1、使得整个系统的效率下降3-7%;2、由于线束和两套防水连接器的存在,使得整个系统成本都有很明显的上升;3、控制器没有任何主动冷却,造成控制器的功率密度很低,体积很大。
结构二:油泵、无刷电机和控制器集成布置在一起,其中油泵布置在前端,无刷电机布置在中间,控制器布置在后端。
采用上述布置结构带来的问题是:控制器的散热主要通过本身后端散热筋进行自然对流散热,虽然油路中的油也能通过金属外壳的传递带走部分热量,但是由于距离较远,中间还隔着一个无刷电机,能带走的热量非常有限,导致控制器的体积不能更好的优化减小,在整车变速箱部位,电动油泵主要给变速箱冷却、润滑、换挡使用,需要占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布置起来有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整体布置,省去中间的连接线束和两端的防水连接器的对控制器进行主动冷却的电动油泵总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控制器进行主动冷却的电动油泵总成,包括机械油泵、控制器、电机和冷却油路,所述机械油泵置于控制器上,所述控制器置于电机上,所述机械油泵包括转子组、下端盖和泵壳体,所述转子组由内转子和外转子组成,所述内转子与位于电机中心的转轴相连接且以相同的转速运行,所述下端盖的下端面设为导热面,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大功率发热器件,所述电机包括上端盖,所述上端盖和机械油泵的下端盖之间形成控制器的安装腔体。
作为上述方案地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械油泵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设于机械油泵的上端面或者侧面上。
作为上述方案地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转子与转轴之间为扁形驱动、过盈配合驱动、花键驱动或者键槽驱动连接方式中的一种。
作为上述方案地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子组为内啮合转子泵、外啮合齿轮泵和叶片泵中的一种。
作为上述方案地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油路从进油口进入,经过转子组的下端面与下端盖之间的间隙,从出油口流出,所述下端盖(5)和泵壳体之间通过螺丝螺母配合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地进一步改进,所述大功率发热器件上发出的热量经过导热面传递至冷却油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这种对控制器进行主动冷却的电动油泵总成将机械油泵、电机和控制器布置在一起,省去了中间的连接线束和两端的防水连接器,不仅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成本,还提升了3%-7%的系统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世特科流体动力系统(常州)有限公司,未经世特科流体动力系统(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48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