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垂直双向连接式屋顶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4892.9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2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宋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品和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20/20 | 分类号: | H02S20/20;F24S25/13;F24S30/425;E04D13/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沈廉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直 双向 连接 屋顶 组件 安装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双向连接式屋顶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属于光伏组件安装领域,一种垂直双向连接式屋顶光伏组件安装结构,通过将光伏组件卡接在两个多点卡板之间的连接方式的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对于光伏组件的螺栓连接,显著降低安装难度,有效提高安装效率,同时配合倾斜加固囊的作用,为了保证受光率而倾斜使用时,安装板其中一端触地呈现倾斜状,倾斜加固囊受到挤压力,倾斜加固囊内低导热气体灌入气控散腔内,从而对气控加固片产生挤压作用,并推动其内部的多个气动压球朝向光伏组件一动,从而对光伏组件的起到多点挤压固定作用,进而使得在倾斜状态下,对光伏组件的固定作用更加紧固,显著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组件安装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垂直双向连接式屋顶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单片太阳电池输出电压较低,加之未封装的电池由于环境的影响电极容易脱落,因此必须将一定数量的单片电池采用串、并联的方式密封成太阳电池组件,即光伏组件。太阳电池组件是由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超白布纹钢化玻璃、EVA、透明TPT背板以及铝合金边框组成。具有使用寿命长,机械抗压外力强等特点。太阳电池常规组件的结构形式有下列几种,玻璃壳体式结构、底盒式组件、平板式组件、无盖板的全胶密封组件。
为了利用可再生的太阳能,一般通过安装光伏组件,对太阳能进行转化,为了保证采光率,通常会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屋顶,现有技术中对于光伏组件的安装,通常使用螺栓,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使得光伏组件保持较高的稳定性,但是操作较为复杂,导致安装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双向连接式屋顶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它通过将光伏组件卡接在两个多点卡板之间的连接方式的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对于光伏组件的螺栓连接,显著降低安装难度,有效提高安装效率,同时配合倾斜加固囊的作用,为了保证受光率而倾斜使用时,安装板其中一端触地呈现倾斜状,倾斜加固囊受到挤压力,倾斜加固囊内低导热气体灌入气控散腔内,从而对气控加固片产生挤压作用,并推动其内部的多个气动压球朝向光伏组件一动,从而对光伏组件的起到多点挤压固定作用,进而使得在倾斜状态下,对光伏组件的固定作用更加紧固,显著提高倾斜状态下的稳定性。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垂直双向连接式屋顶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点,所述固定点上转动连接有一对支撑架,安装时,将两对支撑架转动对安装板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安装板保持水平,然后将光伏组件的一端抵在其中一个多点卡板上,然后缓缓将光伏组件另一端卡进另一个多点卡板上,使得两个多点卡板对光伏组件起到挤压固定的效果,完成安装,所述底板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上端安装有中心转轴,所述中心转轴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左右两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多点卡板,所述光伏组件与两个多点卡板相互匹配,所述安装板左右两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倾斜加固囊,所述多点卡板中部设置有气控散腔,且气控散腔与倾斜加固囊相通,所述倾斜加固囊内部填充有低导热气体,所述倾斜加固囊包括与安装板固定连接的定型端、固定连接在定型端下端的形变端以及固定连接在形变端下端的自硬化加固端,所述自硬化加固端内部填充有自硬化双态剂,通过将光伏组件卡接在两个多点卡板之间的连接方式的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对于光伏组件的螺栓连接,显著降低安装难度,有效提高安装效率,同时配合倾斜加固囊的作用,为了保证受光率而倾斜使用时,安装板其中一端触地呈现倾斜状,倾斜加固囊受到挤压力,倾斜加固囊内低导热气体灌入气控散腔内,从而对气控加固片产生挤压作用,并推动其内部的多个气动压球朝向光伏组件一动,从而对光伏组件的起到多点挤压固定作用,进而使得在倾斜状态下,对光伏组件的固定作用更加紧固,显著提高倾斜状态下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品和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品和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48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